糖尿病患者的手脚麻木预防指南
糖尿病患者的手脚麻木预防指南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扰的症状——手脚麻木。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据统计,约60%-7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这种并发症。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手脚麻木?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手脚麻木的根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高达50%以上。长期高血糖状态是导致这一病变的主要原因。高血糖会引发神经纤维损伤及炎症、氧化应激等,由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累及感觉神经时,即可出现感觉减退的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以及对冷热、针扎、疼痛等不敏感或没有感觉。
此外,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硬化,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麻木症状。代谢紊乱,如脂质代谢异常,也会加重神经损伤和血流障碍。
预防是关键: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
规律服药: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需格外谨慎,应注意以下事项:
运动前检测血糖:运动可导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降得过低。血糖过低称为低血糖症。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也存在该风险。医务人员可以教您如何平衡药物与运动和饮食。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活动,活动强度应为中等强度至剧烈。此外,成人每周还应进行2至3次力量训练活动。给自己留出至少一天,使自己从力量训练中恢复。
运动过程中的监测:在运动期间,有时需要关注低血糖问题。这主要对那些服用胰岛素或其他与低血糖水平有关的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构成风险。如果您计划长时间运动,请每30分钟检查一次血糖水平。如果您正在尝试一项新的活动或增加锻炼的强度或时间,这一点至关重要。
运动后的血糖检测: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血糖。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再次检查。运动会消耗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储备糖。当您的身体重新储存这些糖分时,它会从您的血液中吸取糖分。
- 足部护理: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感觉减退,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
- 每天检查足部,注意有无伤口破皮,保持足部卫生,穿著合适的襪子並每日換洗。
- 勿自行剪除雞眼、腳皮,剪指甲時也不宜剪太深。
- 避免打赤腳,要穿合腳的鞋子,穿鞋前應檢查內部是否有異物。
- 避免穿涼鞋或有束帶的鞋子。
- 回診時請醫師檢查雙腳狀況。
- 定期筛查:建议每年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筛查,一旦发现四肢出现麻木、疼痛、破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一旦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应及时就医。目前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手脚麻木,主要是采用两种药物进行对因治疗,一类是抗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包括改善代谢紊乱以及微循环等;另一类是针对神经营养修复的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一些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在神经保护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这些药物虽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轻症状作用,但疗效不稳定,且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补肾气、益气养阴为主,标本兼顾,使得经脉得通,从而改善微循环,能够很好地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武进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采用西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改善神经代谢的同时,针对不同体质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配合中药熏洗、穴位敷贴等方法,多管齐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不可逆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因此,在预防上首先应控制血糖达标,平时每日检查双足、穿舒适的鞋袜、正确修剪趾甲、避免滚烫水泡脚、避免热水袋暖脚。建议每年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筛查,一旦四肢出现麻木、疼痛、破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手脚麻木看似平常,却可能暗藏风险。通过控制血糖、合理运动、足部护理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