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被盗版,一元购图书乱象何时休?
《我的阿勒泰》被盗版,一元购图书乱象何时休?
近期,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著图书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一元一本”的低价销售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这些低价图书大多为盗版,印刷质量拙劣,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盗版图书泛滥,消费者维权难
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大量“清仓图书”直播间以“闭店清仓”“破价书”“书城拆迁”等名义进行低价促销。这些直播间的链接标题和视频封面都配有醒目的低价标识,售价低至个位数。例如,此前畅销的《我的阿勒泰》低至每本5.8元,定价为45元的《长安的荔枝》现价8.5元,世界名作《瓦尔登湖》仅售1.98元一本。
然而,这些低价图书普遍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反映,这些图书存在书页薄、有明显油墨味、印刷重影错位等特征。当消费者向客服询问是否为正版时,客服通常会强调是“正品”或“新书活动福利价”,但当要求提供正版授权凭证时,客服则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更令人担忧的是,消费者维权面临重重困难。例如,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一家标注着“正品图书”的直播间购买了一本售价1.99元的《月亮与六便士》,发现是盗版后向客服询问,客服表示“有正版授权”,但当要求查看授权凭证时,客服疑似将消费者拉黑。在拼多多上,有消费者以8.5元购买了一本《长安的荔枝》,同样发现疑似盗版的问题,但平台和商家始终无法提供相关证明。
盗版图书的危害
盗版图书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秩序,影响文化创新活力。作家刘亮程表示:“一本书被盗版售卖了20多年,真是让我心酸。”据统计,某电商平台上有90多个网店在售卖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等盗版书,合计盗卖数额达500多万本。
盗版图书的泛滥还影响了整个出版行业的生态。人民文学出版社部分图书采用一系列防伪手段,仍挡不住盗版肆虐;接力出版社设置打盗专员,经测算,盗版影响了正常销售额的20%至30%。童书和教辅类图书更是盗版重灾区,不仅影响孩子的阅读体验,还可能因纸张和油墨不达标而危害儿童健康。
盗版图书泛滥的原因
盗版图书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原因在于暴利驱使。盗版盗印门槛很低,无需支付稿酬和精编细校,只需低廉的印刷费用和材料。“一本万利”的诱惑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还催生出一批专业从事盗版盗印的“家庭作坊”。
然而,打击盗版却面临诸多困难。盗版商家往往注册多个网店,使用虚假地址,使得执法部门难以落地查人。网络数据容易删除毁灭,实际销售量难以核查。此外,盗版图书网店所在购物平台应承担的责任尚未明确,给准确甄别真正的侵权人增添了困难。
如何打击盗版,保护正版
面对盗版图书这一“老大难”问题,专家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合力整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侵权惩罚和判赔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图书网店注册运行、违法行为处罚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加强网络平台监管:通过大数据排查短期内大量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店铺,及时预警并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电商平台应承担更多主体责任,严格售书网店资质核验,健全侵权投诉处理机制和商家信用追溯机制。
营造良好的版权环境:强化维护正版的版权观念,推进版权保护社会共治。需要多方合力,包括政府部门、电商平台、出版社、作者和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参与。
国家版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相继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1.15万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1200余件。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完善网络版权相关法规规章,加强对互联网版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管,强化网络平台版权治理,推动落实平台主体责任,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打击盗版图书,保护正版,不仅是为了维护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整个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抵制盗版,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