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治疗迎来突破:两款新药相继上市,效果令人期待
脑供血不足治疗迎来突破:两款新药相继上市,效果令人期待
近日,一款针对脑供血不足的创新药物——先必新舌下片正式获批上市,为脑卒中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这款由先声药业研发的原研双靶点脑细胞保护药,不仅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更是在2024年9月获得了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成为全球脑卒中治疗领域的首个获得该认定的创新药。
先必新舌下片的创新性在于其独特的双靶点作用机制。该药物含有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两种活性成分,能够同时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协同增效保护脑细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牵头的注册Ⅲ期临床试验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先必新舌下片连续用药14天后,第90天功能良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4% vs 54.7%)。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
美国肯塔基州神经科学研究所Jagannadha Avasarala博士对这一研究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安慰剂相比的风险比值为1.50,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该结果能在其他国家和人群中复制,那么或将永久改变脑卒中治疗的格局,使广大患者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先必新舌下片的给药方式更为便捷,患者可以在中风后立即含服,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就像心脏病人用硝酸甘油一样,患者中风后马上含一片先必新舌下片,脑细胞死亡率更低,给医生的救治空间也更大。未来有望把先必新舌下片像硝酸甘油一样配给家庭,配到高危人群的枕头边。”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新药是华东医药引进的TTYP01(依达拉奉口服片)。作为全球唯一的依达拉奉口服片剂,TTYP01突破了传统注射剂型的局限,可以实现28天持续用药,覆盖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和康复期。其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在0~1分的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安全性良好。
脑卒中是我国国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达拉奉等。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症状,但存在用药周期短、副作用大等局限性。新药的上市,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专家指出,未来脑卒中的治疗将更加注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脑心同治”的理念正在逐步推广,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新药的上市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更体现了我国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这些新药将为更多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