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葬:环保殡葬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烟台海葬:环保殡葬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推行海葬这一环保殡葬方式,不仅减轻了土地资源压力,也体现了绿色殡葬理念。然而,随着海葬数量的增加,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引发关注。本文将从烟台市海葬的实施情况、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烟台海葬发展现状
烟台市自2015年起连续开展公益性海葬活动,截至2025年,已有700余名逝者骨灰安葬大海。2014年,烟台市举行海葬仪式1400多次,较前一年增加两成。2025年,烟台市继续推行免费海葬活动,截至4月初,已有近百位市民报名。这些数据表明,海葬在烟台市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海葬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葬的主要成分是骨灰,经过火化后的骨灰主要由无机物组成,不易引起环境污染。然而,海葬过程中的其他物品,如骨灰袋和海葬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确保海葬的环保性,烟台市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骨灰需要研磨至2mm以下的粉末,以利于环境消化分解。其次,骨灰袋采用可降解的棉纸袋,海葬船则使用经过SGS认证的环保材质,遇水能完全分解。此外,海葬船的印刷油墨也采用了植物性大豆油墨,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
尽管如此,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骏指出,海葬船仍可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海洋垃圾。虽然选用环保材质,但仍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全分解,这期间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烟台市的环保措施
为减少海葬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烟台市采取了多项措施:
政策支持:烟台市积极响应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建立奖补制度,鼓励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多样化生态葬选择:烟台市大力推行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种生态葬法,力争到2020年生态安葬比例达到40%。
免费海葬活动:烟台市连续多年举办免费海葬活动,不仅减轻了市民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海葬的普及率。
严格的操作规范:海葬活动由专业机构负责,从骨灰研磨到环保材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海葬的环保性。
未来展望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葬将成为未来殡葬方式的重要选择。海葬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减少了传统殡葬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然而,要实现海葬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环保措施,如研发更快速降解的材料,优化海葬流程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海葬的环保意义,转变传统的殡葬观念。烟台市通过免费海葬活动和多种生态葬选择,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推动殡葬方式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海葬作为一种环保的殡葬方式,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环境影响。烟台市在海葬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