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与季风气候的奥秘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与季风气候的奥秘
传统建筑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从光照、温度到降水、风,气候要素如何影响建筑风格?本文将为您揭示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奥秘,并深入探讨季风气候的成因与影响。
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采光是建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如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房屋多坐北朝南;其次,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时间长短及强度决定采光面积,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较远,以避免阳光直射;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光照,提高室内温度,但其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保持室温。
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和房间大小上。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较大,这样有利于加速房屋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以起到保温作用。有些区域为了抵御寒冷或炎热,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
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材料选择与屋顶的不同处理。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水多的地方森林较多,建筑材料主要用木材;降水少的地方则主要用砂石作材料。
风对建筑的影响
风对建筑存在着突发性的破坏,对环境中的水分平衡、气体交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南方炎热地区,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考虑建筑物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台风或飓风等灾害天气频繁的地区,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特征与建筑
1. 湿热地区的民居
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图1-1 & 图1-2
图1-3
图1-4 & 图1-5
2. 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
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
图1-6 & 图1-7
3. 寒冷地区的民居
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
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
图4-1 & 图4-2
4. 亚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传统民居以我国湖南凤凰古城的土家吊脚楼、福建的土楼和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为典型代表。虽然都处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下,气候特征差异不大,但是由于收到地形或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筑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图2-1 & 图2-3
图2-2
5. 温带的传统民居
可能是温带气候适宜人的居住,传统民居风格与气候的关联性并没有其他气候区那么突出,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因素的关联性表现得更突出一点。
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传统民居
图3-1 & 图3-2
图3-3-1 & 图3-3-2
欧美温带偏湿润气候下的传统民居
温带大陆性偏湿润气候下的美国东北部乡村别墅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新西兰民居的建筑风格具有很强的共性。
图3-4 & 图3-5
欧美人口迁移带来的民居
阿根廷博卡区彩色民居与美国得州牧场式民居都是因为人口迁入而形成的民居,具有强烈的原迁出地的特点。
图3-6 & 图3-7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成因
中国是季风气候的典型国家,季风季风……随风扭摆起来!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 海陆热力差异
2. 季风气候的分布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湿润性季风活跃时,降水量可能在1300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 季风气候的成因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欧亚大陆的副热带东部,亚洲方面,具体在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台湾中北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及以南、四国岛、九州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南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具体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中国海、台湾岛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南亚热带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成为西南季风,带来充足水汽形成雨季。1月,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东北季风影响该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季风气候的影响
1. 中国雨带的推移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上旬,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冷空气势力强劲,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2. 夏季风强弱的影响
夏季风强,雨带推移速度快,长期停留在北方,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弱,雨带推移速度慢,长期停留在南方,易造成南涝北旱。
3. 华北平原春旱
自然原因包括春季锋面雨带未到达、降水少、地面河流少、缺乏冬季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越冬农作物需水量大等。社会原因包括工业农业居民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等。
4. 海洋与陆地的等温线
等温线弯曲方向:陆地1南7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