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户外徒步,警惕失温风险
冬季户外徒步,警惕失温风险
冬季户外徒步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运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失温症。失温症是冬季户外活动中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其相关知识并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什么是失温症?
失温症,也称低温症,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降至35℃以下,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症状。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当环境温度过低,人体的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失温症可分为轻度(35~32°C)、中度(32~28°C)和重度(28~24°C)或深度(<24°C)。
失温症的症状
失温症的早期症状包括寒冷性多尿、剧烈寒战、共济失调、判断能力下降和遗忘。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嗜睡木僵和昏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及时识别失温症状对于预防意外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失温症?
合理选择衣物:避免穿棉质内衣,选择快干排汗的材质。携带保暖衣物,如保暖帽、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等。在高寒地区徒步时,应随身携带保暖衣物,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注意衣物的增减:在高寒地区徒步前准备好保暖衣物,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保持身体干燥:湿冷的环境会加快身体的散热,应尽量保持身体和环境的干燥。脱掉湿衣服,换上干燥保暖的衣物。
补充热量:带足食物和饮料,尤其是饮用葡萄糖水或热水。及时补充体能,注意补充盐分,平时喝水也应小口/多次。
选择合适的路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安全、舒适的短途徒步路线。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活动。
冬季徒步必备装备
登山杖:上坡时助力节省体力,下坡时保平衡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力。
徒步鞋:选择防水、抓地力强的鞋子,保护脚踝。可选择低帮徒步鞋或中帮徒步靴,视步道情况而定。
徒步袜:选择羊毛制的徒步袜,保暖、透气、防臭。
登山包:建议选择24L的背包,有良好的背负系统,可将大部分重量转移到胯部。
轻便雨衣:防水但不防雨,下大雨时需要依靠雨衣。
头灯:如果计划看日落,一定要携带头灯,因为步道附近多没有城市照明,且秋冬季节天黑得快。
冰爪和手套:冬季徒步还需要冰爪来防滑,以及方便抓握山石/栏杆/铁链等。
户外活动气象知识要点
温度:15℃至26℃是户外活动的理想温度范围。超过30℃会影响体力,低于15℃则不利于热身。
湿度:相对湿度在45%到65%之间最适宜户外活动。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体感温度和舒适度。
风速:风速过大会影响平衡,增加摔落风险。8级风(20米/秒)对攀岩者来说属于危险级别。
气压:高气压通常意味着晴朗天气,低气压则易形成云雨。注意观察气压变化,及时规避恶劣天气。
降水:雨雪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会增加滑倒、山洪等风险。提前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出行。
冬季户外徒步不仅能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还能全面提升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希望大家在享受户外运动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措施,让每一次徒步都成为一次安全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