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观音山:民营资本的生态保护样本
广东观音山:民营资本的生态保护样本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绿色明珠,以其92%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负氧离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绿肺”。作为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在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
观音山的生态保护工作亮点纷呈。公园内建有古树博物馆,馆内60余棵古树均采用“一树一策”的管理方式实现精准化保护。这种个性化保护模式,不仅为每棵古树量身定制了保护方案,还为公众提供了科普体验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古树名木的历史、生态和文化价值。
除了硬件设施,观音山还通过各类环保活动凝聚社会力量。公园定期举办环保公益行、植树公益行等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著名作家梁衡曾在首届观音山杯·生态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表示:“森林作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且深邃的内涵。每一棵树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
在观音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是一种发展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公园每年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从花朝节到状元文化节,从仙侠会到各类论坛研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音山正在筹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高峰论坛。论坛将聚焦古气候研究,探讨1.4万年前至民国期间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古遗址兴衰的影响。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旨在为全球了解中华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观音山也走在了前列。2024年12月,景区完成了购票、检票系统的全面升级,向无纸化、智慧化迈进。同时,数智技术也被应用于各类赛事活动,如第12届登山大赛首次采用电子芯片计时,提升了活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民营资本的生态保护之路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观音山在生态保护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担当。董事长黄淦波表示:“东莞观音山从一座荒山发展成为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许愿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背后是25年的坚守与付出。”
然而,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的道路并不平坦。观音山面临着供电、林权等历史遗留问题,与地方政府存在诸多纠纷。公园80%的景区范围至今没有国家电力供应,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此外,公园还遭遇了官员恶意参股、违法施工、乱砍乱伐等一系列挑战。
尽管如此,观音山依然坚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正如黄淦波所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让观音山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地,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之路,既是一首绿色发展的赞歌,也是一部民营资本参与公共事业的奋斗史。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如何相互促进,同时也揭示了其中的艰辛与挑战。观音山的经验表明,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