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崛起: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崛起: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海南,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这里,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是热带水果生长的绝佳之地。近年来,海南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种植业,榴莲、红毛丹、菠萝、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备受瞩目。随着科技的助推和政策的支持,海南的热带水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现状:312万亩种植面积,412万吨年产量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12万亩,年产量412万吨。其中,榴莲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菠萝蜜(含榴莲蜜)种植面积35万亩,热带柑橘种植面积25.8万亩,菠萝种植面积24万亩,火龙果(包含燕窝果)种植面积为15.8万亩。
市场表现:榴莲成“四季水果”,出口贸易额增长2.4倍
2023年,海南热带水果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以榴莲为代表的热带水果,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统计,2023年中国鲜榴莲进口量达142.59万吨,进口额471.95亿元,是所有水果进口中增速最快、进口金额最高的一种。
不仅进口表现抢眼,海南的热带水果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海南芒果、荔枝、甜瓜等特色热带水果持续走向海外,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品牌效益逐渐彰显。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2月中旬,海南今年出口热带水果贸易额达3677万元,同比增长2.4倍,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市场。
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助力产业升级
为推动热带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海南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22—2030年)》,构建重点品种一条产业链“一个链长、一套班子、一个3年行动方案”的推进机制。
在科技支撑方面,海南省组建热带优异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针对榴莲、红毛丹、菠萝、火龙果等7种热带特色优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研究开发适宜海南农业生产条件的优异果树产业技术。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立介绍,海南近年来已引进国外同纬度热带果蔬材料近2000份,成功培育并优化了包括榴莲在内的多种热带水果品种。
未来展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高地
海南不仅把热带新奇特水果“引进来”,也将特色热带水果“走出去”。在位于琼海市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里几棵果树笔直挺拔,枝头挂满一颗颗橙黄色的果实。该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来自泰国的热带水果新品种萨那皮(Sarapee)。
萨那皮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红厚壳科南美杏属多年生热带乔木,又称泰国黄果木。萨那皮叶子厚实,类似皮革光滑,花开白色,果皮光滑,色泽金黄,橙黄色的果肉鲜嫩多汁、口感甜美。萨那皮用途广泛。鲜食萨那皮能够直接品尝到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同时,萨那皮的果实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食品。其花朵清凉芳香可制作成干花药包,而且其木材品质优良。
作为国家和海南省对外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已先后引进世界各地超680种热带新奇特水果,并成功试种燕窝果、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柠檬等380个特色品种,其中,20多个优选品种在种植推广,并初步形成规模,18个品种的果品已经面向市场销售。
海南不仅把热带新奇特水果“引进来”,也将特色热带水果“走出去”。“在海关的支持下,我们的芒果陆续走向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市场,逐渐打响了品牌。” 三亚某公司工作人员说。芒果是三亚重要的热带水果产业,是当地农民增富、农业增效的“致富果”,“三亚芒果”于2011年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于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名单,今年更是入选了国家级地理标志名录。
据海南日报报道,2023年海南芒果、荔枝、甜瓜等特色热带水果持续走向海外,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品牌效益逐渐彰显。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2月中旬,海南今年出口热带水果贸易额达3677万元,同比增长2.4倍,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市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热带水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海南将立足热带特色优势农业资源,着力提升热带水果产业链供应链和安全水平,推动海南热带水果产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