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神性头晕:心理因素引发的头晕和冒汗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8: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神性头晕:心理因素引发的头晕和冒汗

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头晕都源于器质性疾病。《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约15%~20%的门诊头晕患者,其症状主要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这种被称为"精神性头晕"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01

什么是精神性头晕?

精神性头晕的概念最早由FURMAN提出,目前认为除了由独立的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之外,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头晕同时伴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归属于精神性头晕的范畴。精神性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既往称为心因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等,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和慢性主观头晕等,2015年开始使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这一诊断术语,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多以PPPD表达。精神性头晕在概念上与慢性主观性头晕及PPPD,存在交叉,但也有不同,精神心理问题可作为一个触发因素,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有共同的部分。慢性主观性头晕主要以头晕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点,PPPD以持续性头晕、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核心症状,并且以姿势改变及对空间运动刺激感知过敏常导致症状加重为主要特点,两者均非单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精神性头晕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完全或部分解释患者的头晕症状,可同时伴有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

02

流行病学特征

精神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在耳科听力下降和眩晕的患者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偏低,但在持久眩晕的患者中,精神因素的影响居第2位,10%25%的眩晕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而在精神病特别是恐慌症或焦虑症患者中,主诉眩晕和平衡功能下降者极为常见。精神性眩晕的发病年龄较年轻,男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2050岁者居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03

临床表现

精神性头晕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眩晕、头昏等头部不适感。患者常伴有焦虑情感症状,如紧张不安、过分担心、心烦、害怕或恐惧、易怒等。还可能出现心理行为症状,如坐立不安、搓手顿足、颤抖、身体发紧僵硬、深长呼吸、经常叹气、反复询问、言语急促、过度要求医师给予安慰或保证、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惊恐发作,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强烈的紧张、恐惧、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失控感,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窒息感、濒死感以及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有失眠、疼痛、乏力、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喉部鼻腔堵塞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04

发病机制

精神性头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几种主要理论:

  1. 个性因素:多数研究发现精神性头晕存在神经质样个性基础,与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似,事实上多数精神性头晕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或焦虑谱系障碍。

  2. 条件反射假说:包括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假说。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精神性头晕患者既往存在前庭或其他可导致眩晕的相关病史。经典条件反射假说认为,患者前庭疾病诱发的皮质感知性头晕以及与其相伴的生理反应,在皮质建立了相关的记忆,即使当前庭功能恢复后,条件刺激的诱发再出现时,仍会有头晕、不稳、担心害怕的感觉。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假说认为,被前庭皮质强化记忆下来形成一种头晕等感觉是患者的一种预期,患者因害怕产生头晕、不稳及相关的生理反应等不敢进行转头等动作,当机体暴露于运动刺激时,前庭皮质强化了对姿势反射的敏感性,从而促成了精神性头晕症状的产生。

  3. 再适应失败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认为,发生急性突发事件后,机体会产生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急性事件恢复后,焦虑相关的易感气质和因急性刺激而产生的极度焦虑反应使被启动的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不能恢复正常,对周围环境、躯体运动继续保持高度敏感。因此当机体处于直立姿势、自身或环境运动、复杂或精细的视觉刺激环境中时,可出现头晕和不稳等症状。

  4. 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认为,正常人的中枢前庭通路与焦虑和恐惧相关的神经网络之间存在重叠。一项功能核磁研究发现,内向型人格主要与杏仁核功能活动相关,而神经质人格主要与脑桥杏仁核联系纤维、前庭小脑和杏仁核联系纤维、额下回与边缘脑回上端联系纤维和纹状体旁皮质联系纤维相关。

  5. 生化机制:由于患者的恐慌发作,引起过度换气,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阻力增大,心跳加快,患者有心悸的感觉;脑血管收缩、脑组织局部缺血,造成头晕无力及注意力减退;另外,因体液偏碱性,血中游离钙降低,使肌肉发生强直及周围神经敏感皮肤发麻。患者感觉头晕,有的患者虽然有眩晕,却没有伴随恶心和呕吐。换气过度不仅是呼吸速率和深度的增加,且主要是指呼吸的效果超过身体代谢所需,因此有些患者发病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加快的现象,患者也未感觉到有过度换气的情形,反而以叹气的形式出现较为常见。

05

诊断与治疗

精神性头晕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前庭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临床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标准包括头晕、眩晕、头昏等头部不适感,以及焦虑、抑郁、惊恐发作等精神心理症状。

治疗方面,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南,建议采用多模式、多学科的方法。治疗方法包括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

精神性头晕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涉及精神心理、前庭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其高发病率、复杂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以及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南,都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提高对精神性头晕的认识,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