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徽“千亿斤粮仓”和“秸秆变肉”助力乡村振兴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3: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徽“千亿斤粮仓”和“秸秆变肉”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达830.16亿斤,较上年增产10.14亿斤。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安徽省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和“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双重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01

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

在合肥市庐江县,种粮大户种植的约560亩中籼稻田块实现亩产“吨粮”;在宿州市灵璧县,种豆大户陈晓伟种出了亩产343.56公斤的大豆,刷新了安徽省大豆单产历史纪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安徽省在粮食生产上的持续发力。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表示,到2035年,安徽省将全面建成“千亿斤江淮粮仓”。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
  • 省财政统筹1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
  • 安排2.5亿元对3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
  • 安排1亿元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深挖粮食单产潜力

同时,安徽省还实施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2023年,安徽省在8个大豆、6个玉米主产县(区)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通过优品种、推技术、赛高产等方式,力促单产提升。

02

“秸秆变肉”开启农业增值新路径

在亳州市利辛县,肉牛养殖企业增多,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一些村民屋外的白墙也换上了“养牛致富”的绘画,数字化养殖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养殖效率。每头牛都打上了耳标,这些耳标配合牛棚内的AR摄像头、数智化终端基站,与利辛县搭建的“徽牛云”肉牛产业发展数智平台相连,实现了健康监测、环境温湿度监测以及生物资产监管。

“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安徽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提出,到2030年,肉牛养殖规模将达到500万头以上,产值1000亿元以上。通过种养结合,推进秸秆资源过腹转化增值;做好“畜头肉尾”,延伸肉牛产业链条,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肉库”。

03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和“秸秆变肉”计划,不仅提升了农业产能,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安徽省提出,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方向,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

在皖南,黄山市依托良好水质打造泉水鱼、臭鳜鱼产业,2023年,徽州臭鳜鱼年产值突破50亿元。在安庆市怀宁县,小小蓝莓果正成为当地“有盼头”的大产业。2023年,怀宁蓝莓鲜果产量超3万吨,蓝莓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7万吨,综合产值约65亿元。

这些举措,正在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安徽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计划建设1000个左右的精品示范村,并系统升级建设省级中心村总数1万个以上。通过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