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从滩涂到产业新城的40年跨越
南通开发区:从滩涂到产业新城的40年跨越
从长江边的一片滩涂,到如今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用40年时间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南通开发区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更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活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之一。
从0.8平方公里到184平方公里:空间的跨越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初的起步区仅有0.8平方公里。谁能想到,这片被长江、营船港、富民港和天星横河四面环绕的狭小地块,会成为南通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南通开发区的版图不断扩大。从最初的0.8平方公里,到1994年规划的4.62平方公里,再到如今建成区面积达184平方公里,南通开发区已经从一个偏僻的江边小镇,发展成为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经济腾飞:数据见证奇迹
南通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同样令人瞩目。2024年1-11月,南通开发区商品收发货人所在地进出口总额达98.63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总额55.73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这些数据背后,是南通开发区日益增强的经济活力和开放程度。
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未来竞争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南通开发区已经形成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同时,开发区还积极布局氢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规划建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包含中日(南通)产业合作示范园、欧美智造园、专精特新园、未来工业园四大主题产业园,规划产业用地近80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开发区在2023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跃升18位,这充分体现了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目前,区内已集聚了罗莱生活、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振华重工等知名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创新驱动: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南通开发区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开发区与南通创新区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创项目到创新区、产业落地在开发区”的互动发展格局,释放“1+1>2”的融合效应。
以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为例,该工厂作为长三角首个具备完整承研资质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落户南通后迅速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企业技术总监郭大宝介绍,工厂在智能物流系统研发生产中,链上企业协同攻克智能小车视觉精准定位、快速路径规划等难题,实现融合创新。
未来展望:向着千亿级目标迈进
南通开发区已经提出“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的发展目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区将聚焦“3+1”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万事好通·能达无忧办”服务品牌。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将以“竞”的姿态、“拼”的干劲,朝着“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位次再上升”的目标,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努力成为南通发展更加鲜明的旗帜、更加亮丽的窗口。
从一片滩涂到产业新城,南通开发区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传奇。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通开发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