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弥勒9.1万亩富民产业,西南最大!未来可期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05: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弥勒9.1万亩富民产业,西南最大!未来可期

云南省弥勒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技术创新,成功打造了9.1万亩的韭黄种植基地,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和集散地。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链建设,弥勒市的韭黄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更为全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在新哨镇羊街社区展开。针对农户韭黄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委员们与村干部、农户热烈讨论协商,围绕弥勒韭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就新技术推广、提质增效、品牌打造、韭黄废弃物处理、畅通销售渠道等问题作协商发言。提出要着力在种植端、管理端、销售端、服务端发力,助推韭黄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新哨镇羊街社区,极目远眺,成片的韭菜田颇为壮观,一垄垄韭菜整齐排开,充满勃勃生机。

2006年,新哨镇在全市率先引进韭黄种植,按照“示范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方”的发展思路,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全镇种植韭黄2.67万亩,覆盖全镇12个村(社区),共有5600余户2万余人从事韭黄生产、加工及销售。

2023年,全镇韭黄总产量达6.51万吨,总产值约3.9亿元。

新哨镇党委副书记周龙彬表示,下一步,将在种植端加强韭黄品种改良力度,在管理端强化科技支撑,在销售端打造一级经销市场,拓宽韭黄销售渠道,在服务端致力弥勒韭黄品牌塑造,全力助推弥勒韭黄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弥勒韭黄种植面积达9.1万亩,主要分布在新哨镇、虹溪镇、太平街道、朋普镇等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和集散地。

弥勒辖区韭黄生产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为传统无公害干撕韭黄,采取小棚盖膜避光黄化的方式生产,收割后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

另一种为新式砂罐水洗韭黄,采取砂罐罩苗避光黄化的方式生产,收割后主要依靠流水线机洗装箱。

砂罐韭黄种植以砂罐代替传统黑膜,给韭菜遮光,具有病虫危害轻、产品品质优等特点。

并可实现四季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产品生产要求,让消费者吃上绿色、放心的蔬菜。

据了解,新式砂罐水洗韭黄,采取砂罐罩苗避光黄化的方式生产,收割后主要依靠流水线机洗装箱。该模式每年可收割3茬,年平均亩产2.5吨,平均亩产值达3.25万元。

羊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宁永清介绍,砂罐韭黄农残比较低,属于天然绿色食品。目前新哨的砂罐韭黄产业,已经达到了2000多亩,2025年底,有望实现突破5000亩以上。

2023年,新哨镇引进云南三开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入驻,并在新哨镇羊街社区配套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的砂罐韭黄生鲜冷链基地,形成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砂罐韭黄生鲜冷链基地配套安装智能气调一体机、臭氧果蔬灭菌机、气体分配站的库房1栋,韭黄清洗车间1个,砂罐制作厂1个,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水洗流水线,以高压水洗替代人工分拣。

砂罐韭黄生鲜冷链基地建成使用后,一体化的水洗流水线,高压水洗替代人工拣韭黄,节省了人工费用,提高韭黄的出库率。

加大砂罐水洗韭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韭黄种植区水、电、路、渠等配套设施的改造,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种植模式,促进传统干撕韭黄向新式砂罐韭黄种植转型。

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力度,引进或成立韭黄检验检测工作机构,建立全市韭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砂罐水洗韭黄种植地方执行标准,加强对韭黄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障韭黄生态品质,从品质上促成绿色品牌创建,积极探索韭黄绿色有机认证,提升韭黄产品的整体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在新哨镇韭黄种植核心区建设集农产品展示、贸易、批发、冷藏保鲜、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市场,成立销售贸易公司,承接全市韭黄等果蔬的对外销售,形成果蔬基地+产发+市场的产品流通模式。

同时,通过配齐配强基础设施,引进优质企业入驻市场,积极搭建和拓宽韭黄销售渠道。

加大对新哨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的指导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指导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解决韭黄在冷藏、运输上的短板弱项。

目前,弥勒市韭黄种植面积达9.1万亩,2023年,全市韭黄产量突破15.6万吨,产值超10亿元,销售覆盖广东、上海、福建、海南、浙江等省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和集散地,小韭黄已成为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