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阳村&梨园村:村支书的振兴秘籍
赛阳村&梨园村:村支书的振兴秘籍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这样两位85后村支书,他们用青春和智慧,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赛阳村的“蝶变”: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赛阳村位于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地处雪峰山余脉、赛五龙山之南而得名。2012年,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夏志敏放弃五粮液集团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在夏志敏的带领下,赛阳村创新实施“一组一产业”模式,9个村民小组分别发展水果观光采摘、餐饮民宿、中草药种植、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村里还打造了仙女湖生态垂钓中心、露营基地、仙鹅滩民宿谷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旅游+”产业矩阵。
2023年,赛阳村年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净收入500万元。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成功入选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梨园村的“梨”经济:从单一到多元
在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梨园村的80后村支书尚元进同样带领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依托当地丰富的梨资源,他积极推动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尚元进带领村民开发了梨子酒、梨木木雕等深加工产品,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梨花文化旅游节。村里还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村干部带头入股的经营模式,梨园村不仅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还成功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成为徐圩乡的精品示范村。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夏志敏和尚元进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赛阳村到梨园村,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两条不同路径:一个是依托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一个是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产业链。但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
- 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 文化传承: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乡村发展内涵
- 人才支撑:吸引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正如夏志敏所说:“我要把赛阳这片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这不仅是他的愿景,更是无数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年轻人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