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遗憾
诗人的遗憾
诗人,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情感的寄托者。他们用诗词记录下自己的遗憾,这些遗憾或源于知音难觅,或源于报国无门,或源于爱情失落,或源于人生失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遗憾与无奈。
诗人的遗憾究竟是什么呢?
是岳飞“弦断有谁听”的知音难觅,是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报国无门,是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无力回天,是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命运不公,是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酸与无奈。
陆游临终前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直到临终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依旧是希望,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那一天到来之时,子孙祭奠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知于已然逝去的他。他把一生热泪和盼望,都凝聚在华夏千秋和辽阔山河之中,然历史的无限遗憾,南宋亡于崖山海战,王师最终也没能平定中原。
年少初读崔户《题都城南庄》不懂遗憾,单纯的以为是描写春日桃花灼灼的盛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发现,美好的记忆一开始便无法收拾。第一面,我以为会有以后,想着来日方长,可从今往后每每想起,竟只有这一面,错过之遗憾。如果当时鼓起勇气,结局会不会不同?
诗人的遗憾是屈原苦苦求不来的君王回首,力劝君主未果,却惨遭流放,忧国忧民,却有心无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汨罗江水苦寒,却凉不透热血,他的前半生失意,后半生坎坷。回顾一生却发现壮志难酬,报国无望,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身处逆境屡遭挫折,却仍能泰然处世,胸怀旷达!亦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不拘一格,随性坦然。人生逆旅皆过客,聚散匆匆何不舍,人生的旅途中你我皆是彼此的过客,有些人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却是你记忆中的常客,不是每一场相遇都有结局,但每一场相遇都有意义,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悲欢别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总有一种悲伤属于你自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读荡气回肠,千年前,杜甫在困境中发出的这一声感慨,至今仍震撼着我的心灵。他年少时也曾写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千古绝唱,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少年郎,用尽半生,却写下了“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样让人伤怀的诗句。寥寥几句,心头难平,少时不懂诗中情,今再读来,不免心中顿生感慨,五味杂陈。望岳的少年,终究成为登高的衰翁。
这首《贺新郎》是辛弃疾所写诗词里,最被低估的一首,“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我命由我不由天,用尽一生,但最终,仍未收复山河,豪情壮志亦未酬。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一生的梦想就是驰骋沙场,21岁一战成名,但后来经历长时间的罢闲时期,这段时间他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内心备受煎熬,之后两次出山,却壮志难酬,无功而返,无力再战,据说他临终时仍在大喊“杀贼”,或许这就是他的男儿到死心如铁吧。
高明说“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对于一心向往的人和事,付出多少都得不到丝毫回应,眼睁睁看着这份情深义重,托付于他人,他会替我爱你的吧,那时候我也可以诉说对你的思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痴心错付,求而不得,遗憾吗?
诗人的遗憾是晚年李清照眼中的满地黄花。一代词宗李清照,她的一生轰轰烈烈,宛如封建时代的奇迹。少年时,游玩人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晚年不忍丈夫家暴,宁愿坐牢,也要揭露其恶行。她一生敢爱敢恨,活得坚强且自由,但始终躲不过后来人的评判,明朝宋濂说,李清照的再嫁是“千载秽迹”即便用半江池水也洗不净。好像她的贞洁比她的文章更值得铭记,可偏见终究只是偏见,今天我们说起愁绪会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说起离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起韶华易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才华绝世,却仍旧躲不过后世“不贞”的羞辱,何其可笑。
公元811年,39岁的白居易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这个让他日思夜想的人,是谁呢?曾经年少的白居易跟随家人在宿州避祸之时,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白月光,陈湘灵。奈何两人一个是官宦子弟,一个是乡野村女,身份地位的悬殊,注定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最终抵不过世俗另娶他人。后来43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赴任路上遇到漂泊卖唱的湘灵。白居易写下《逢旧》一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后来回到故地寻找湘灵无果,暮年梦中依旧会梦到湘灵,他觉得既然梦中见过,就当我们已经话别。直到垂垂老矣,未曾再见一面,甚是遗憾。
南唐后主李煜笔下的遗憾,令人心碎。“造化弄人”这四个字,是李煜的宿命,曾今的风光与繁华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亡国后对故国的怀恋仍旧不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落魄的词帝,悲情的君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从前的美好时光,一遍遍折磨着李煜,也只有在梦中,才能肆无忌惮的寻找昔日的南唐,享受片刻的欢愉。都说南唐后主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然而,有多少人惋惜他,就有多少人觉得他死不足惜。
他生于乌衣世家,一生钟鸣鼎食,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一辈子为情所困,他为人仗义疏财,不曾想英年早逝。他的一生是“深山夕照深秋雨”的深情,却要过着“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的孤独,他渴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却最终面临“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凄凉,面对“一生一代一双人”的阴阳两隔,又空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遗憾,他就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关于他结局,历史只留下了“寒疾,不汗而亡”六个字,最终时年不过而立的纳兰性德,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悲情的一生。
说到王维,我能想到的是他意气风发写下“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英姿豪迈,而后是安史之乱被俘,屈身侍贼的凄凉与无奈。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苦楚。幼时书上说这首诗代表思念,我一直不懂,何为思念?长大后才知道红豆是有毒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毒物来表达相思呢? 后来才发现,等到相思入骨,再无药可医,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若问相思为何苦,只因相思已入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多年前的一份情感自己不知道珍惜,多年以后再去回忆,还有什么意义?平添惆怅和遗恨。李商隐的这首《锦瑟》让我无端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宿命感。年少时的欢喜,总是以遗憾收场,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说不出口的是错过。若干年后青春逝去,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们多么怀念那些匆匆岁月,奈何当时年少,迷茫若失,总是毫无感觉。留在记忆中的你,还好吗?
所以李白的遗憾是什么呢?是作为商人之子无科考之路,而无奈入赘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是年少时意气风发,求仕被拒之门外后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春风得意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借潇洒来劝慰自己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面对权利时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身在风雨飘摇的大唐,记忆深处仍然繁华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经历苦难后唯有一声叹息的“行路难”,是孤独无处诉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酒后终于接受悲剧一生而终获释怀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流放途中被赦免,而终获自由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长安城的推杯换盏,没有昔日好友把酒言欢,此时的他或许早已放下心中那份建功立业的执念,只留下一身洒脱不羁的灵魂遨游在天地之间。
所以,诗人有哪些遗憾呢?刘希夷的遗憾是“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陈陶的遗憾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贺铸的遗憾是“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张籍的遗憾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蒋捷的遗憾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王国维的遗憾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历史的长河中,遗憾是诗人笔下的日落,也是现实中的悲歌,愿我们知遗憾而不遗憾,历悲欢而不悲欢,淡然奔赴每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