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玄奘那烂陀寺求学:戒贤大师的智慧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0: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玄奘那烂陀寺求学:戒贤大师的智慧传承

玄奘法师,这位被誉为“中国佛教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高僧”,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踏上了一段传奇的西行求法之旅。他从长安出发,穿越新疆、中亚等地,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了印度的那烂陀寺,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求学之路。

01

那烂陀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这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佛教最高学府,位于今天的印度比哈尔邦,距离巴特那约90公里。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这里曾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舍利弗的诞生及逝世之地,也是释迦牟尼本人讲经说法之处。极盛时期,那烂陀寺僧众常达万人,是当时印度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那烂陀寺的学术氛围浓厚,教学体系完备。寺内藏书丰富,不仅有佛教经典,还收藏了大量印度教、耆那教等其他宗教的文献。玄奘在这里的学习,不仅限于佛学,还包括了古印度的逻辑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

02

戒贤大师:玄奘的引路人

在那烂陀寺,玄奘遇到了他的恩师——戒贤大师。戒贤大师是当时印度最著名的佛学家之一,尤其精通《瑜伽师地论》。据记载,戒贤大师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教学,他的学问渊博,讲解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敬爱。

玄奘在戒贤大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等重要论典。戒贤大师对玄奘的学问和悟性非常赞赏,认为他是难得的佛学天才。在玄奘的影响下,戒贤大师还特别为他开设了《唯识论》的课程,这门课程后来成为玄奘创立“法相宗”的重要基础。

03

六年求学:从学生到“三藏法师”

在那烂陀寺的六年,是玄奘学术生涯的重要阶段。他不仅学习了佛教经典,还掌握了90多种印度方言,展现了惊人的语言天赋。玄奘的学习态度极为严谨,他不仅满足于课堂学习,还经常向寺内的其他高僧请教,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玄奘的学术成就很快得到了那烂陀寺的认可。在一次重要的辩论大会上,玄奘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犀利的辩才,赢得了众僧的赞誉,被授予“三藏法师”的称号。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标志着他在那烂陀寺的学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04

求学归来:佛学传播的使者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返回长安。回国后,玄奘开始了长达19年的译经生涯。他先后翻译了75部、总计1335卷佛经,其中包括《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重要经典。他的翻译工作严谨而精准,被后世称为“新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译经,玄奘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他在印度的所见所闻,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佛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古代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玄奘还创立了“法相宗”,系统阐述了唯识学说,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玄奘在那烂陀寺的求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佛学知识,更塑造了他的学术品格。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的学术视野,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都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佛学事业。玄奘的求学之路,不仅是一段个人的学术旅程,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展现了人类对知识的永恒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