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筛查新技术:让早发现不再难
直肠癌筛查新技术:让早发现不再难
直肠癌,这个听起来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正在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据统计,2022年中国新发直肠癌病例高达51.71万例,死亡人数达到24万例,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早期诊断率偏低。
为什么早期筛查如此重要?
直肠癌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血便、腹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研究显示,Ⅰ-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而Ⅳ期患者则骤降至14%。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传统筛查方法的局限
目前,结肠镜检查是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情况并切除可疑病变。但这种侵入性检查方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据统计,对侵入性检查的恐惧是阻碍人们进行早筛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准备过程复杂、费用较高也影响了筛查的普及。
新型筛查技术带来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筛查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筛查模式。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无创无痛:只需采集粪便样本,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
- 准确率高:对肠癌检测灵敏度达88%,特异性高达92%
- 操作简便:易于被大众接受,可以大幅提高筛查覆盖率
以华大基因的华常康®为例,该产品通过荧光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肠道脱落细胞DNA的甲基化水平,能够有效发现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在武汉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筛查研究中,98,683人参与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检测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筛查效率。
国家政策支持,筛查更便捷
面对直肠癌的高发态势,国家也在积极行动。2024年发布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建议40岁以上人群开始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同时,多地已启动免费筛查项目,如哈尔滨为45至64周岁常住居民提供免费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服务。
直肠癌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筛查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新型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出现,让筛查变得更加简单便捷。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