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揭秘:人体正常体温的新标准
斯坦福研究揭秘:人体正常体温的新标准
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颠覆了170多年来对人体正常体温的认知。这项发表在《eLife》期刊上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的平均体温已经显著低于传统的37℃标准。
研究发现:体温持续下降
研究团队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618,306个成人口腔温度测量值。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剔除疾病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
- 正常人体温范围在36.2℃至36.8℃之间
- 自19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每十年下降至少0.05℃
- 与19世纪相比,现代人平均体温已下降约0.4℃
这一发现挑战了自1851年德国医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确立的37℃标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Julie Parsonnet指出:“大多数人,包括许多医生,仍然认为正常体温是36.6℃。事实上,‘正常’取决于个人和具体情况,很少恰好是36.6℃。”
体温下降背后的原因
研究人员认为,体温下降反映了人类生理状态的变化:
生活方式改变:现代人运动量减少,肌肉质量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空调的广泛使用也减少了身体调节温度的需求。
公共卫生进步:与19世纪相比,现代人慢性感染率大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导致体温下降。
医疗进步:现代医疗手段有效控制了慢性疾病,减少了身体的代谢负担。
体温与健康的关系
体温下降可能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免疫功能:研究显示体温每升高1.8℉(约0.9℃),免疫力可增强5-6倍;反之,免疫功能会下降30%以上。
代谢率:体温每升高1.8℉,基础代谢率增加约13%。较低的体温可能意味着代谢功能减弱。
个体差异与健康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女性在低温环境下的核心体温略高于男性,且女性对温度的舒适区下限约为22℃,比男性低1℃左右。此外,体温还会受到年龄、体重、身高和一天中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对健康管理具有重要启示。Parsonnet教授建议:“与其关注一个固定的正常值,不如更多关注个人体温的变化趋势。个体化的体温测量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迹象。”
这项研究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正常体温”的认知,更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医生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个体体温变化,而不是依赖一个固定的标准值。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了解自己的基础体温,关注体温变化,可能成为健康管理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