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村支书被立案,基层反腐风暴持续加码
7.7万村支书被立案,基层反腐风暴持续加码
“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通报的一组惊人数据。今年1月至9月,全国已有7.7万名村支书、村主任因涉嫌腐败被立案审查,这一数字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
这些被立案的村支书中,有的通过签订虚假征地协议骗取补偿款,有的在扶贫项目中优亲厚友,还有的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挪用公款。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虽然涉案金额可能不大,但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
腐败案例触目惊心
2014年至2024年,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原玉成庄村村委会主任冯魁,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将其亲属申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骗取扶贫资金20万余元;未经村民集体评议,擅自将其好友马某申报为农村低保户,致使马某违规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今年9月,冯魁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柴岗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守芹通过隐瞒家庭经济能力,帮助多名不符合或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亲属违规领取低保金。今年7月,田守芹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被责令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
“蝇贪蚁腐”危害严重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腐败问题直接发生在群众身边,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类“蝇贪蚁腐”虽然涉案金额可能不大,但关系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决整治。
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主任彭新林认为,通报数据显示,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向基层延伸,保持“惩”的高压态势,着力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也更加凸显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成为新征程上正风肃纪反腐的鲜明特点。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023年1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随后,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惩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以正风肃纪新成效赢得广大群众信赖和支持。
专家建议,应当结合村主要负责人腐败的表现形式、规律特点和演变趋势,建立健全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防治机制,持续铲除此类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同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统筹监督力量,加强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督等贯通融合,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前哨”作用,对村重要事务决策、资源资产管理等重要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跟踪推动村务规范、公开管理。
基层反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7.7万这个数字,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警示。只有始终保持“惩”的高压态势,才能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