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就医结算新突破:慢病患者福音
跨省就医结算新突破:慢病患者福音
2024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全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84.70%,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较2023年增长26.71%。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就医,也有力地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均已支持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已达64.40万家,较2023年底增长16.99%。其中,住院定点医疗机构8.04万家,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22.76万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7.21万家,定点零售药店41.37万家。
操作流程便捷高效
参保人只需完成以下几步即可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备案: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线下医保经办机构完成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备案审核周期为2-3个工作日。
激活医保码:确保医保电子凭证已激活,或携带社会保障卡。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并选择支持跨省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
就医结算:在就医时主动告知参保人身份和享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医生将按照就医地管理要求提供专病专治服务,结算时按参保地规定自动完成报销。
实际案例:政策红利惠及千万家庭
四川成都的李志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这位52岁的城乡居民参保人长期在北京务工,2023年8月至12月先后在北京某航天医院住院治疗4次,住院费用总额38.96万元,医保基金支付32.31万元。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垫付30多万元医药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有效减少了外出务工人员就医垫资负担,有利于他们在异乡安心工作生活,促进了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
政策意义与未来展望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参保人“垫资”、跑腿报销问题,提升了就医体验,更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优化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备案,规范管理,巩固提升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让医保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这一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参保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保改革带来的便利。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参保人享受到这一便民政策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