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县居民在京就医:异地医保结算显成效
成都金堂县居民在京就医:异地医保结算显成效
2023年8月至12月,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居民李志在北京某航天医院住院治疗4次,涉及住院费用总额38.96万元,医保基金支付总额32.31万元。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异地医保跨省结算政策给外出务工人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政策背景与意义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参保人费用报销中往返路途远、手工报销时间周期长、手续办理复杂、自行垫付资金压力大等痛点问题。自2020年5月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已有2.19亿人次完成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方便了像李志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力是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关键一环。健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提升服务效果,有助于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
异地医保结算的具体流程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遵循“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先备案:异地就医前需要先办理备案,参保人员可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快速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选定点:参保人员备案后在异地就医时,要选择当地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才可以直接结算。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持码(卡)就医: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在开通了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需要持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直接结算医药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未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参保状态未发生变更的,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人员、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政策效果与未来展望
2024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运行基本平稳,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了84.70%、26.71%。尤其是门诊慢特病结算909.65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74.81%。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基本实现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县域可及的基础上,2024年8月底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未来,随着医保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更加便捷高效,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