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的人享受生活”,上海入夜新潮流来了
“晚睡的人享受生活”,上海入夜新潮流来了
早早回家安然睡去或许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在上海,错过夜晚的“代价”也不小。白天的时间总是属于忙碌的格子间;但到了晚上,生活的松弛感与想象力,一定会回到人们的手中。
夜游轮派对:外滩的新玩法
“来外滩坐游轮,一生也就三次,一次是自己第一次来,另一次是陪家人朋友来,还有就是这次的派对。”参加完由上海先锋俱乐部SYSTEM与44OUT联合举办的“River Raver江上派对”的Coa分享道。虽然44KW于2022年关闭了位于Found 158的门店,但近两年不断以移动俱乐部的形式,革新着都市人群对上海夜生活场景的想象力。
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幕,那些本该在夜晚散场的展览、剧场正在灯光下继续展出与演奏;那些本就在夜晚开启的酒吧、市集,正在愈发欢腾激昂。当上海进入不眠季,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生活图景,将给不打算入睡的人们带来入夜新浪潮……
夜晚的大光明电影院
24小时公园:城市的“充电站”
夜晚的“充电站”
仍在流行的“公园20分钟效应”,主打离公园近的人先享受“精神自由”。而随着今年上海新增30座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都市职场人们无需在早起20分钟与少午休20分钟中努力“倒时差”,入夜后也可以逃离水泥森林,随时开启“美丽精神”状态。
虹桥公园© FISH DESIGN
城市公园有着不成文的出场顺序。从不间断蝉鸣鸟叫,小孩问家长能否在人工湖中钓鱼的疑问,老年合唱团中《永不失联的爱》与《我爱你中国》同时出现的“混音”,是日间的主旋律。入夜之后,绿色空间变为精神充电站,无数年轻打工人正热衷于到此汲取活力“养料”。
夜晚逛公园,一定是“可E可I”的优质选择。诸如捧着白天无暇阅读的书来到夜色浓浓的和平公园,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彻夜畅读;或者在晚风中的黄兴公园,“遛弯搭子”三两成群,边散步边闲聊生活琐事,白天的情绪被风与夜晚慢慢消解;也有的人选择独自到公园,逃离白天的被迫社交,选择静坐,选择感受无人打扰的深夜时光。可以说,除了不方便带上露营毯倒头就睡,短暂逃离能够收获充盈的松弛感与释放压力,正是夜晚逛公园能够精准“拿捏”年轻人的诀窍。
复兴公园内的INS新乐园
当然,打开夜晚公园生活方式还有另一种选择。在复兴公园内,一条400米左右的道路将草木的静谧与INS乐园的喧闹各放一边,夜晚出现在此的人无需担心谁“惊扰”了谁,感受宁静与享受放纵,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上海夜骑新主义
白天的城市留给工作,夜晚的街道留给骑行。身处生活节奏已经快进到Next Level的上海,慢下来的方法之一,是需要冲起来的骑行。随着夏天的白日逐渐让人能吹空调就少待在室外,“天气热关夜骑什么事?”的论调愈发猛烈,在社交软件搜索“上海夜骑”,各类心情小作文与“上瘾”分享,正说明了用夜骑开启上海夜生活,是一种“只赚不赔”的情绪投资与运动方式。
得益于上海完善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社会对骑行等运动生活方式的普遍推崇,上海的骑行线路不但数量领先,还能与摩登现代的城市生活紧密联系。时下最火热的苏州河夜骑路线,便是上海“新骑行主义”的地标性路线,离忙碌的写字楼有些距离,沿途多是充满故事的建筑景观;与真切的日常生活又离得很近,总有让停歇的骑友放空一下的便利店与餐馆。
夜骑的社交属性,也营造出在一条道路上,二轮“新能源”比四轮驱动多,汗水远比尾气多的独特城市景观。在上海你无需担心夜骑会像《驾驶我的车》般孤独,无数骑行团体与骑行活动都敞开着“向着夜晚蹬起来”的大门。入圈门槛是一辆自行车,但并不妨碍有“复古大杠”与“蓝色CP”一同出发,也不影响“菜腿”与“大腿”聊得投机。骑行或许是为了快速到达目的地,但上海夜骑的魅力,便是在于在漫漫长夜中慢下来,随心感受城市生活的细节之处。
图书馆“卷王”新玩法
新潮的夜生活不一定玩法出奇,“卷”得有花样也能带来新潮之风。比如位于虹口区和平公园内,近日正式开馆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因综合馆一楼的24小时不打烊,已经出现了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尽管“挑灯夜战,尽早上岸”的紧绷感和加班“留住死线”的浓浓班味,时常填充着夜晚的图书馆,但你仍能看见翻阅着《月亮与六便士》,“夜晚看书更有感觉”的闲情逸致。
和平书院
图书馆虽与纷繁夜生活存在“内卷”与“躺平”式的代差,但与宁静的夜晚氛围完美契合,这是属于个人内心世界在夜晚的无声狂欢。白日的不断交替出现的工作注定不会留给人们太多自我思考与阅读的空间;夜晚回到家中的慵懒无法避免,书或许成为一种高效睡眠的催化剂。夜晚图书馆的出现,让深信“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人们,找到了午夜城市的灵魂归宿。
随着城市图书馆开始尝试24小时营业,夜晚提供给阅读者的配套服务也愈发完善,夜宵与咖啡,文学与杂志,生活食粮与精神食粮让整个夜晚的闲适延续。
City Walk+晚A:常玩常新
截至今年6月,小红书有关“上海酒吧”的话题浏览量超过1亿次。毫无疑问,“别把下班当空气,夜晚就该配酒精”几乎是所有上海年轻人打开都市夜生活的优先选项。当然,上海的夜生活的摩登新潮与流量密码,不只是入夜后无数家各具特色且包容开放的酒吧,更是由它们组成,连接起一条日常生活轨迹的街道。
梧桐区老牌时髦圣地巨富长,以及逐渐人满为患的南昌路,诸多适合散步+酒的街道,总是往前走几步,便能嗅到静安与黄浦CBD的金钱味道;往后退两步,又难免闻见老房子自带的潮湿气息。道路不断改建,店铺新旧交替,探索上海街道的夜生活总是充满新鲜感,不变的是City Walk仍旧无需缘由,让人畅快喝酒的地方也从未减少。
不同规划性质的“酒吧一条街”,上海的酒吧与街道之间,生活场景与夜晚狂欢是无缝衔接的,你可以从上海夜生活节的夜场戏剧与展览中散场而来,也能从思南公馆夜市派对的美食狂欢中走出。在市井气息与新潮方式共存的夜晚街道里,酒精自然会成为“气氛到这了”的入场券出现。
选择酒吧如同打开各不相同的盲盒,纵使经常光顾某家门店,往前走100米,也总有你没听过的酒单和没尝过的特调。而街道的马路牙子则像是进入某种情绪游戏的开关,只要你带上酒选择坐下,与人攀谈与否,也阻止不了这座城市开放不羁的气质,和生活在此热爱生活的人们一同营造出的惬意感受,将你拉入一个奇妙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