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认知差异再掀波澜,中日关系受考验
南京大屠杀认知差异再掀波澜,中日关系受考验
近日,日本多个民间团体举办集会活动,通过公映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录片、举办演讲会、发表抗议声明等方式,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抗议日本政府审定通过淡化甚至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呼吁日本社会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历史真相不容抹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持续6周的暴行,导致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惨遭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此有明确记载。然而,这段铁证如山的历史,却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持续的争议。
教科书事件引发争议
今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新审定了一批教科书,其中一些历史教科书不仅不再介绍“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等日军战争罪行,还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思想。例如,令和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材《国史教科书》首次审核通过,该教材大肆宣扬“皇国史观”,否认日本强征“慰安妇”的事实。
这一做法引发了日本民间团体的强烈抗议。“南京大屠杀60年大阪实行委员会”向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去抗议声明,指出审定后的教科书存在多处史实错误,有损日本与邻国关系。作为肩负教育下一代责任的学校教材,这种做法非常不合适。
中日关系的现实考验
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话题。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重要历史节点,日本再次面临历史之问、道义之问。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值此战后80年的重要节点,日本又一次面临历史之问、道义之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和平发展的未来之路
面对历史问题,日本社会呈现出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日本政府在教科书问题上的做法引发争议;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日本民间团体和个人致力于揭露历史真相,推动和平发展。
“延续南京记忆会”创始人、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表示,让更多日本民众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是我最重要的使命。自1988年起,她先后百余次前往南京实地探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至今,她已收集了350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250多名侵华日军老兵的证言证词。
历史不容抹杀,史实不容歪曲。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在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日两国更应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