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夏淑琴的坚韧与正义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夏淑琴的坚韧与正义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5岁的夏淑琴老人又一次站在了亲人的名字前。墙上刻着的10665个名字中,有7个属于她的家人。87年前的那个冬天,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除了她和妹妹,其他七位亲人全部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夏淑琴在身中三刀后,因昏死过去而幸免于难。
夏淑琴老人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每年,她都会来到纪念馆,为亲人献花、鞠躬,默默诉说对亲人的思念。对她来说,这面刻满名字的“哭墙”不仅是祭奠亲人的地方,更是向世人传递历史真相的阵地。
纪念馆内,一张夏淑琴全家福的照片静静地陈列在展厅里。这张照片记录了她家曾经的幸福时光,也见证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每当有参观者驻足,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就会站出来,讲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家族记忆。“以前都是在书本上学习这段惨痛的历史,这是我第一次来纪念馆参观,心里很难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将更加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高英程在听完夏媛的讲述后感慨道。
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不仅继承了外婆的遗志,更承担起了向更多人讲述这段历史的责任。她经常在纪念馆为参观者讲述家族的遭遇,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正如夏淑琴老人所说:“我来给你们献花了,日本人能承认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杀的,我就满足了,到现在还不能。”这句话道出了她心中最大的遗憾和期盼。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地,更是教育的场所。这里通过各种方式向参观者传递历史真相和和平理念:
- 展览展示:包括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览等,通过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和实物,让人们直观感受那段历史
- 纪念活动:如家庭祭告、撞钟仪式等,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
- 教育项目:培养历史记忆传承人,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
- 志愿服务:提供讲解、文明引导等服务,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历史
纪念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8:30至17:0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参观者可以通过微信预约,也可以现场扫码预约。疫情期间,纪念馆采取限流措施,南京大屠杀史展区每日预约名额为0.7万人,“三个必胜”专题展区每日预约名额为0.1万人。
夏淑琴老人的故事和她对历史真相的坚持,正是纪念馆教育意义的最佳体现。通过幸存者的口述历史、展览内容和各种纪念活动,纪念馆向每一位参观者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正如夏淑琴老人所期待的那样,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走向和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