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土地流转改革: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赫山区土地流转改革: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率先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这场改革不仅让“沉睡”的土地资源重新焕发生机,更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径。
改革创新:让土地经营权“活”起来
改革前,赫山区面临着土地“碎片化”的难题。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采取“肥瘦搭配”的分田方式,形成了大量细碎分散的“巴掌田”“补丁田”。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还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难以推进。
为破解这一难题,赫山区创新实施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具体做法是:将农户承包的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网招标。这一改革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
- 土地经营权从“禁锢”状态变为可自由竞拍的商品
- 土地租赁从传统的“一对一零售”转变为“一对多批发”
- 土地得以集中连片,为机械化、规模化耕种创造条件
农民增收:看得见的实惠
改革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以笔架山乡中塘村为例,村民周晓轩将自家6亩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去年分得股金2400元,而此前每亩租金从未超过300元。
据统计,改革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300-500元,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增5-15万元。同时,农民还可以通过参与土地管护等方式获得额外收入。
规模经营:种粮大户的新机遇
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改革同样带来了福音。江苏盐城种粮大户刘晓宇看到赫山区土地挂网竞拍信息后,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地耕作条件与苏北平原相当,但地租仅需苏北的三分之一。最终,他以440元/亩的价格竞拍到中塘村的耕地经营权。
泉交河镇种粮大户谭晓湖也深有感触:“以前流转土地,田这边一块、那边一块,种植成本高。现在土地集中连片,虽然流转价格提高了,但全程机械化每亩成本反而降了200元。”
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赫山区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土地数字化改革完成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原则,优先在完成改革的村庄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小田改大田”工程,将零散田块打造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的大田。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79万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三方共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这场改革实现了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方共赢。改革后,不仅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壮大,同时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赫山区已有60个村完成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26.4万亩土地经营权挂牌租赁,已流转总面积近24万亩,成交金额达3.28亿元。这一创新模式正在向湖南省其他地区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赫山区的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不仅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一次重大创新,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土地资源,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股东”,享受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