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房颤预警:心脏跳动异常的真相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1: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房颤预警:心脏跳动异常的真相揭秘

01

房颤:潜伏在心脏中的“隐形杀手”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数量接近200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就有1个患有房颤。更令人担忧的是,房颤往往悄然而至,许多患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前甚至 unaware of its presence.

02

什么是房颤?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由“司令部”——窦房结统一指挥,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规律跳动。而房颤发生时,心脏的两个上腔室(心房)会以每分钟350-600次的频率快速而不规则地颤动,这种混乱的电信号传递到下腔室(心室),导致心跳变得快而无序。

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头晕等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这种“隐匿性”使得房颤容易被忽视,直到引发严重后果才被发现。

03

房颤的危害:远不止是心跳加速

房颤的危害远不止是心跳加速那么简单。最令人担忧的是,房颤会显著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血液流动堵塞脑血管,导致脑卒中。

除了脑卒中,房颤还会带来一系列心血管问题:

  • 心力衰竭:长期的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 心肌梗死:房颤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梗死。
  • 认知功能下降:房颤还与早老性痴呆风险增加有关,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04

如何预防房颤?

虽然房颤的危害很大,但通过合理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以下是一些科学证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体重:肥胖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7以下。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在房颤手术后的复发率更高,因此减重对于预防房颤至关重要。

  2. 健康饮食: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房颤的饮食指南,但建议遵循《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水平与房颤发生相关,应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同时,Omega-3脂肪酸的摄入过多也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3. 限制酒精摄入:饮酒是房颤的明确诱因,会增加抗凝治疗中的出血风险。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提高血栓事件和死亡率。因此,建议房颤患者完全戒酒。

  4. 适度运动:过度运动(如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和缺乏运动都会增加房颤风险。建议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瑜伽、太极、快步走等。

  5. 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需要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来严格控制。

  6. 避免吸烟:吸烟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房颤患者应坚决戒烟。

  7. 保持良好睡眠: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问题与房颤密切相关,需要及时治疗。

05

房颤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一旦确诊房颤,应及时进行治疗。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控制心率,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 心脏复律:通过电击或药物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 导管消融手术:通过射频能量或冷冻能量在心脏上形成微小疤痕,阻断异常电信号。
  • 左心耳封堵术:对于不能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封闭容易形成血栓的心耳部位。

房颤的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丹麦全国注册数据显示,房颤早期消融(诊断后1年内)比晚期消融(诊断后超过2.9年)复发率低40%,且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死亡的风险。

房颤虽然可怕,但通过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如果您有房颤的可疑症状,或者属于高危人群,请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守护心脏健康,远离房颤的威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