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棚改新政:货币化安置助力居民安居梦
某市棚改新政:货币化安置助力居民安居梦
近日,长三角某市正式发布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新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房票”制度的全面升级。作为新一轮棚改的重要创新举措,“房票”制度不仅为棚改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什么是“房票”?
“房票”是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中推出的一种新型安置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将被征收房屋的补偿权益货币量化,以“房票”形式发放给被征收人。被征收人可以凭“房票”在合作房企中自主选购商品房,相当于购房时的“代金券”。
新政亮点:补贴升级+使用期限延长
与此前的政策相比,此次新政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补贴比例提高:基础购房补贴从此前的5%提升至6%,同时新增了阶梯式补贴机制。具体来说,被征收人在房票开具后6个月内使用房票购房,可获得3%的额外补贴;7-12个月内使用,可获得2%的额外补贴。
使用期限延长:房票的有效期从1年延长至2年,给了被征收人更多时间选择合适的房源。
适用范围扩大:除了新建商品房,被征收人还可以使用房票购买二手房,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领先。
“房票”制度的优势
对于棚改居民而言,“房票”制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选择更多样:不再局限于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商品房或二手房。
补贴更实惠:通过阶梯式补贴机制,鼓励居民尽早购房,最高可获得9%的购房补贴。
灵活性增强:房票的有效期延长,给了居民更多时间从容选择合适的房源。
对市场的影响
“房票”制度的推行,不仅惠及棚改居民,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去库存效果显著:通过房票购买商品房,有效消化了市场库存。据统计,新政实施以来,该市已发放房票1309张,使用房票购买商品房619套,约6.51万平方米。
促进市场回暖: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房票”制度为市场注入了新的购买力,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住房资源的更合理配置,避免了大量建设安置房带来的资源浪费。
未来展望
随着“房票”制度在长三角地区的成功实践,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将为更多棚改居民带来实惠,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