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传奇征程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传奇征程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这次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深远,不仅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也为后世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将详细讲述这场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一、起义背景与缘由
秦朝末年,政治上实行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沿用严苛秦法统治百姓,赋税和徭役繁重。秦二世即位后更是大规模征伐徭役,百姓负担沉重。此外,秦国完成统一后,分封制引起六国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六国反抗势力伺机而动。
陈胜、吴广等九百人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然而在途中遭遇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期限。按照秦代法律的规定,误期一律处斩。但根据 1975 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朝对于服徭役逾期的处罚并非如此严苛。其中《徭律》篇清晰记载:“迟到三到五天,口头批评;迟到六到十天,罚款一盾;十天以上,罚款一甲”,而且还有 “水雨,除兴” 的人性化规定。这与《史记》中陈胜、吴广所说的 “迟到也是死,造反也是死” 完全不同。
然而,陈胜、吴广并非普通徭役,他们是前往渔阳参加军事行动的兵役。在军中,误期当斩是有可能的。而且从他们的行军路线来看,陈胜、吴广早有谋反之心。他们本应往东北方向走,却跑到了东南方向的安徽大泽乡。种种迹象表明,“失期,法皆斩” 只是他们起义的借口。
陈胜、吴广深知服徭役之苦,且根本没有前途。兵役不同于劳役,在运送过程中有将尉监督,很难逃跑。即便逃跑,也不是陈胜想要的生活。他曾说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样一个有野心的人,自然不会安于现状。他们利用百姓对秦朝统治的不满,以逾期处斩为借口,煽动众人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
二、起义经过与重要举措
(一)起义初期
陈胜、吴广深知要想成功起义,必须制造舆论,赢得人心。他们首先想到了假借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之名,号召和积聚反秦力量。陈胜对吴广说:“当今皇上胡亥无德无才,皇帝宝座本不应传给他,而应传位给公子扶苏。扶苏仁德贤能,百姓心中口碑很好,现在胡亥把公子扶苏杀害了,但百姓还不知道扶苏已死;楚国大将项燕,爱护士兵,数次击败秦军,军功无数,现在楚国灭亡了,百姓都很爱戴他可怜他,有的人说他阵亡了,也有说他逃亡了。今天,我们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为旗号反抗秦的残暴统治,天下必定应者云集。” 于是,他们开始制造舆论。
首先,“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当徒众中有人剖开这条塞有 “陈胜王” 布条的鱼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对陈胜称王这件没有发生的事产生怀疑、恐慌。接着,“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加强 “丹书鱼腹” 的效果。古人极信鬼神,陈胜派吴广深夜假造鬼火,并以狐狸之声呼喊 “大楚兴,陈胜王”,这般毛骨悚然,也必定会起到震慑人心的效果,使他们对陈胜既敬又怕。
陈胜吴广的这番谋划,步步推进,切中要害。首先,从策略上看,因为面对的是乡野小民,用鬼神之事来引导民意是非常适用的。历史上很多君王也都利用出生异象、奇遇、征兆等来神化自己,使百姓乐于口口相传。“君权神授” 使陈胜瞬间获得发言权和领导权,确认了其 “意见领袖” 的权威地位。其次,百姓在秦的统治下疲惫不堪,虽不敢直言,却都心生怨恨。“陈胜王,大楚兴” 带给徒众秦将覆灭的希望,也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相比于鬼神之事的惊惧,顺应众人对新生活的希望无疑是鼓舞了他们。
有了舆论基础,陈胜吴广开始寻找机会起义。他们趁押送队伍的县尉酒醉之际,吴广多次扬言出逃,惹县尉当众侮辱自己,致使群情激愤,并在县尉拔剑时夺而杀之。陈胜则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鼓动起义,得到了全体戍卒的响应。他们发动起义,号称 “大楚”。陈胜自称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组织起一支起义军,攻下了大泽乡。
攻下大泽乡之后,起义军迅速占领了蕲县,后又由葛婴率领一路兵马向蕲县以东进攻,陈胜率领主力军向西进发。起义军一月之内连克铚(今安徽省濉溪县南)、苦(今河南省鹿邑县东)、柘(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谯(今安徽省亳州市)等地。攻至陈县时,起义军已有部卒数万人、骑兵千人,队伍已然壮大。后起义军对陈县展开进攻,顺利克陈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陈胜在此召集三老、豪杰等共商大事,决定正式成立农民革命政权。陈胜为王,建号 “张楚”。“张楚” 政权的建立,使各地农民纷纷投入起义行列。
(二)兵分三路
随着起义的发展,陈胜着手组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秦朝的关中腹地。一路以吴广为假王,带领军队向西攻击荥阳(今河南荥阳)。一路由周文(又称周章)率领,陈胜任命他为将军,使其经颖川,过函谷关,直捣咸阳。一路由宋留率领,令其定南阳(今河南南阳),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南)。
吴广率起义军攻至荥阳,遭到秦军抵抗。前来支援的周文利用吴广与秦军在荥阳对峙的时机,绕道向西直逼函谷关。于此同时,宋留部的起义军也已经攻占南阳。
(三)主力受挫
然而,起义军的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吴广的军队虽仍包围荥阳城,但领导集团内部产生了分歧。田臧等人主张留下少量兵力围困荥阳,率领主力迎战章邯,并假称陈胜的命令,诛杀吴广。陈胜被迫任命田臧为上将,指挥大军。田臧留李归守荥阳,自己率领精兵在敖仓(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与秦军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则乘胜攻破荥阳,李归战死。
周文军队事败之后,秦国将领章邯继续向东进军,乘胜进逼荥阳。此时吴广军队虽仍包围荥阳城,但领导集团内部产生了分歧。田臧等人主张留下少量兵力围困荥阳,率领主力迎战章邯,并假称陈胜的命令,诛杀吴广。陈胜被迫任命田臧为上将,指挥大军。田臧留李归守荥阳,自己率领精兵在敖仓(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与秦军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则乘胜攻破荥阳,李归战死。
周文、吴广的西征军,是陈胜起义军的主力,是 “张楚” 政权的基石和支柱。这两支大军的失利与溃败,是对陈胜起义军的重大打击,成为他由胜而败的一个转折点。
三、起义影响与意义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和意义却极为深远。
首先,大泽乡起义极大地唤醒了人民的反抗意识。在秦朝的暴政统治下,百姓们长期处于压抑和痛苦之中。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抗的火焰。它让人们认识到,面对不公和压迫,不能一味地忍受,而是可以勇敢地站起来进行反抗。此后,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秦浪潮,这表明人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统治,而是开始积极主动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其次,大泽乡起义成为了农民起义的范例。陈胜、吴广以普通农民的身份,带领着一群同样深受压迫的百姓,勇敢地向强大的秦朝发起挑战。他们在起义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如制造舆论、利用民心、建立政权等,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农民起义都借鉴了大泽乡起义的做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民起义的理论和实践。
再者,大泽乡起义为后来的革命提供了启示和动力。起义中提出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打破了贵族统治的传统观念,强调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一口号激励着无数后来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改变命运、推翻暴政的力量。同时,起义也让后来的统治者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统治过程中更加注重民生,采取相对开明的政策,以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最后,大泽乡起义重塑了历史进程。它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刘邦、项羽等豪杰纷纷崛起,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如果没有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统治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会有所不同。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