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期间财产赠与的法律风险
恋爱期间财产赠与的法律风险
“我给他转了15万,现在分手了,他却说这是赠与不需要还!”
这样的纠纷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恋爱期间的财产赠与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着情侣之间的感情,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法律纠纷。那么,在恋爱期间,哪些赠与需要归还?哪些又不需要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恋爱期间赠与的三种类型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恋爱期间的赠与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般赠与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小额、用于表达爱意的转账或礼物。例如,常见的“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的转账,以及烟酒、衣服、挎包、手表、化妆品等礼物。这类赠与一旦完成,一般不需要返还。
附条件赠与
这种赠与通常与结婚或长期关系相关,金额较大。比如彩礼、房产、钻戒、“三金”等。这类赠与是否需要返还,取决于双方最终是否达到结婚或共同居住等条件。如果未能结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民间借贷
虽然没有借条,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借款,如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是借款,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那么这部分款项需要返还。
法院如何判断转账性质?
在实际案例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金额大小:小额转账通常认定为赠与,大额转账则可能被认定为借贷。
- 转账备注:有特殊含义的转账(如520、1314)通常认定为赠与。
- 双方关系:是否处于恋爱或同居状态。
- 聊天记录:是否有借款合意的表示。
- 实际用途:是否用于共同生活支出。
例如,在一起案例中,男方在恋爱期间向女方转账15.8万元,虽然没有借条,但根据聊天记录中男方多次表示“借你这5000”等借款意思表示,法院最终认定除4000余元具有特殊含义的转账外,其余均为借款,需要返还。
实务中的争议焦点
在实际操作中,以下几点是常见的争议焦点:
- 如何区分赠与和借贷:这需要结合转账金额、双方关系、聊天记录等综合判断。
- 特殊含义转账的认定:如520、1314等,通常认定为赠与。
- 恋爱期间共同支出的分担: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果一方支付的费用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可能需要适当分担。
风险预防建议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建议在恋爱期间注意以下几点:
- 大额转账时明确备注用途:无论是赠与还是借贷,都应该在转账时注明用途,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 借款时尽量留下书面凭证:虽然处于恋爱关系中,但大额借款还是应该有借条或书面协议,明确还款期限和利息。
- 保留相关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聊天记录是证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重要证据,应该妥善保存。
- 合理规划个人财产:保持个人财产的独立性,避免因财产混同产生纠纷。
总之,在恋爱期间,既要坦诚相对,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因财产问题影响感情。如果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