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再曝惊人考古发现!玉石器作坊与高等级建筑基址现身
三星堆再曝惊人考古发现!玉石器作坊与高等级建筑基址现身
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传来重大突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发布,考古队在遗址北部月亮湾台地发现一处重要的玉石器作坊遗迹,同时在附近发现高等级建筑基址,这些新发现为进一步揭示古蜀文明提供了关键线索。
玉石器作坊:揭秘古蜀国手工业
玉石器作坊位于月亮湾台地中部,规模惊人,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作坊内功能分区明确,考古人员发现了成堆存放的石料、坯料坑、废料堆积以及成品石斧坑等,展现了完整的玉石器生产流程。
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包括玉人像、玉牙璋、石琮、石斗笠状器、石蛇等20余种玉石器,展现了古蜀国高超的玉石器制作工艺。经科学测年,这些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1550年至1250年,正值商代中期。
高等级建筑基址:展现古蜀国建筑技艺
在玉石器作坊以南,考古队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人工土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土台采用“斜坡堆筑”的方式建造,可分为三级,显示出古蜀国先进的土木工程技术。
土台表面发现一座保存较好的建筑基址,采用复合式“木(竹)骨泥墙”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已清理部分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房址基槽内填充的陶板状器,为研究古蜀国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城市布局:展现古蜀国规划智慧
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三星堆古城的城市布局。考古证据表明,三星堆古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向,与城内重要建筑和祭祀坑的朝向保持一致。这种布局体现了古蜀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北边为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南边为祭祀区,功能分区明确。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表示,这种布局“绝不是巧合”,而是古人有意为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这些发现展现了中国古人在城市规划上的智慧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多学科研究:科技助力考古新突破
此次考古工作采用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式,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环境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者近200人参与现场发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考古工作水平发挥。
目前,考古队已完成祭祀区出土金面具、鸟形金饰等4062件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对铜器铸造工艺和产地进行研究,发现了目前国内最早使用铜器芯撑技术的实例。
这些重要发现不仅揭示了三星堆古城的精细布局,展示了古蜀国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更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深入,相信三星堆遗址还将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