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发秘籍:告别脱发烦恼
中医养发秘籍:告别脱发烦恼
近年来,脱发问题频频困扰着作息不规律、工作学习压力大的年轻人。在某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脱发相关话题拥有超21亿次的浏览量,足以见得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关注度。
中医眼中的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的健康状态与肾气密切相关。“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这些经典论述揭示了头发与肾气的关系。《黄帝内经》中提到,女子七岁时肾气开始盛,头发长长,四七岁(28岁)时头发长至极点,身体壮盛;但到了五七岁(35岁)时,面部开始显老,头发开始脱落;六七岁(42岁)时,面部更加老化,头发开始变白。这说明头发的健康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脱发的病因病机与脾胃湿热、血虚精亏、肝肾不足等有关。中医将脱发分为正常脱发和病理性脱发。正常脱发主要是头发的自然新陈代谢,而病理性脱发则包括许多类型,如雄激素性脱发、神经性脱发、内分泌性脱发等,这些脱发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营养不均衡、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关。
中医养发的具体方法
内服中药
中医治疗脱发主张根据不同的脱发原因和体质,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脂溢性脱发:通常是由于体内湿热过盛引起的,中医治疗通常使用祛风清热、凉血护发的方法。可能使用的中药包括升麻、荷叶、苍术等。
产后气血亏虚型脱发: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会着重于益气补血,常用的方剂和药材包括八珍汤、归脾汤等。
肝肾亏虚型脱发:当症状不明显,但体现为肝肾亏虚时,治疗上会采用滋补肝肾的方法,常用的药材和方剂包括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鬓丹等。
外治法
中医的外治法主要通过提升头皮及毛囊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毛囊的营养状态,从而促进头发生长,减缓或停止脱发。
生姜热敷法:将生姜切片后加热至适宜温度,然后涂擦在脱发区域。生姜有刺激血液循环,促进头皮微循环的效果,可帮助改善脱发。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百会、头维、生发穴(位于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以及其他相关穴位,如翳明、上星、太阳、风池、鱼腰穴等,调节身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毛囊的营养供应,对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梅花针叩击法:在脱发区及其周围或头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使用梅花针进行叩击。通过梅花针的轻微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有助于头发生长。
食疗
常见的食疗方法包括食用核桃、桑葚、枸杞子、黑芝麻、黑豆和大枣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滋补肝肾,改善头发的生长环境。
中医治疗脱发的案例和建议
以一位产后脱发的女性为例,通过中医调理,使用补血养血的中药(如当归、枸杞),配合头皮按摩和针灸治疗,三个月后头发脱落情况明显改善,六个月后头发开始重新生长,恢复了往日的浓密。
中医治疗脱发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患者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治疗。选择中医诊所时要到有资质的正规中医科就诊,按照中医师的指导辨证施治,不宜随意服用未经确诊的补药或方剂。
除了中医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休息对头发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强调“子午觉”,夜晚是身体休息、调养气血之时,熬夜会损耗气血,影响头发的滋养。
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情绪状态与脱发密切相关,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
适度运动,形神共养:运动对于头发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但运动方式的选择很关键。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共同放松的运动。
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瘦肉、鱼类、坚果、新鲜蔬果等,对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
脱发问题虽然令人烦恼,但通过中医调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状况。如果你正被脱发困扰,不妨尝试中医养发的方法,从内到外调理身体,让秀发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