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歌》:一首跨越近百年的情感共鸣
《卖报歌》:一首跨越近百年的情感共鸣
近日,一首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经典歌曲《卖报歌》再次登上央视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引发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这首诞生于1933年的儿童歌曲,以其质朴生动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不仅成为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更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
一段见证历史的创作佳话
《卖报歌》的诞生,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33年冬,年仅21岁的音乐家聂耳在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工作期间,结识了常在公司门口卖报的小女孩杨碧君,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小毛头”。一天,聂耳在去打篮球的路上,偶遇了正在叫卖的小毛头。当时,小毛头因饥饿而头昏眼花,不小心被电车乘客撞倒,弄脏了报纸,无法销售。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聂耳的心灵,他不仅扶起了小毛头,还买下了那些弄脏的报纸。
回到公司后,聂耳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为这些在街头辛苦谋生的孩子们创作一首歌曲。他找到了剧作家安娥,共同创作了这首反映报童生活的《卖报歌》。为了让歌曲更贴近生活,聂耳还特意邀请小毛头来听歌提意见。小毛头建议在开头加入报纸的价格,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一首传递希望的音乐篇章
《卖报歌》的旋律采用了民族调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通过四度上下行和典型音符组合,将小报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歌结构紧凑,高潮迭起,充满感染力。
歌词内容生动描绘了小报童的生活场景:清晨卖报的忙碌,恶劣天气下的艰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曲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在当今时代,《卖报歌》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在各类音乐节目中,这首歌曲被多次演绎。例如,在央视节目《开门大吉》中,天使童声合唱团的纯净歌声,让这首经典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这首歌曲再次被深情演绎,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卖报歌》不仅是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更是一首传递希望、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精神的文化象征。它教会了当代儿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耐饥耐寒地满街跑……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从1933年到2025年,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卖报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对困难、追求光明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