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反向春运”成新潮流:爸妈来我家过年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反向春运”成新潮流:爸妈来我家过年啦!

引用
证券时报网
9
来源
1.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502543.html
2.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2501/21/t20250121_39272911.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1A08Q8000
4.
https://news.gmw.cn/2025-01/22/content_37811777.htm
5.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5-01-22/doc-inefvkhe8958042.shtml
6.
https://news.cctv.com/2025/01/14/ARTIzyaW1khCqAeA3rR8xTxo250114.shtml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20/5795c11e0570470ea6bb1bb271bd2d27/c.html
8.
http://comment.anhuinews.com/dipingx/202501/t20250121_8192625.html
9.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501/22/153828_54778656.htm

“反向春运”正在成为春节团圆的新选择。据统计,2024年春运期间,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过年。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春运模式,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01

从“回家”到“团圆”:反向春运的兴起

1月14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大厅,一位小朋友正和姥姥一起吃东西。她们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发,目的地是遥远的海南省海口市。这对祖孙的旅程,正是“反向春运”热潮中的一幕。

在传统观念中,春节意味着“回家”。但如今,这一概念正在悄然改变。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02

多重因素驱动: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反向春运”现象的兴起,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的考量。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春运旅行趋势报告》显示,选择“反向春运”线路往往能节省50%至70%的机票费用。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开支。此外,父母进城后,一家人还可以在城市里享受“微度假”,体验不同于家乡的春节氛围。

其次,是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下人”与“城里人”的界限日益模糊。许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条件的改善也让长途旅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正如一位从贵州到南京探亲的沈大爷所说:“密集的高铁网络和航空线路让千山万水被轻松跨越。”

最后,是文化观念的演变。春节的本质是团圆,而“反向春运”恰恰体现了这种观念的灵活性。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管正向反向,只要我们在一起,哪儿都是团圆。”

03

挑战与机遇:城市服务的新课题

“反向春运”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城市需要提供更加包容和人性化的服务。例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细致的解疑答惑、交通指引等服务;景区可以增设无障碍通道;消费场景中可以推出老年支付专用通道等。

另一方面,这也为城市文旅消费带来了新契机。从年夜饭预订到城市周边游,一家三代构成的家庭旅客群体,成为各大文旅平台吸引的对象。有旅游平台预测,家庭结伴出行将成为今年春节期间的主流,亲子家庭的占比将增至49%,订单量同比增长75%。

04

未来展望:城乡融合的新趋势

“反向春运”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出行方式改变,更体现了城乡融合、代际互动的新趋势。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指出,一些年轻人回乡过年时有“陌生感”“形式感”“孤独感”,而父母到城市能获得更长团聚时间,也能感受城市文化与氛围,一种家庭生活新共识正在形成。

可以预见,在未来,“反向春运”将成为常态。它不仅改变了春运的方向,更重塑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虽然形式在变,但春节作为“团圆节”传递的情感共识始终如一: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