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创作:非遗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AI音乐创作:非遗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2025年春节前夕,新华网联合趣丸科技推出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新春贺曲《AI(爱)在中国年》。这首由AI音乐产品天谱乐制作的作品,不仅融合了传统春节音乐的喜庆元素,还巧妙地加入了现代音乐的流行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的歌词中巧妙地融入了众多非遗春节元素,从"灯笼高挂红火满城"到"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春节丰富的非遗文化内涵。
这首作品的发布,标志着AI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生成,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正如趣丸科技唱鸭团队所研发的天谱乐大模型,通过自研多模态大模型、画面情绪理解模型与音乐大模型等领先技术,让AI不仅能理解音乐的和弦、旋律、歌词、演唱风格等复杂特征,还能根据视频画面的明暗、色彩、情绪的细微变化逐帧识别和理解,最终生成高契合度的视频配乐。
事实上,AI音乐创作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音乐创作的方式。以Suno为代表的AI音乐生成器,让音乐创作变得像写文章一样简单。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文字描述,如"欢快的春节氛围,有鞭炮声和锣鼓声",AI就能自动生成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这种零门槛的创作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AI音乐创作的兴起,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担心AI会取代人类音乐家,但更多的人认为,AI音乐创作工具的出现,实际上是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它不仅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还为专业音乐人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工具。
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AI音乐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以深圳锯琴音乐会为例,通过AI数字人技术,不仅让这门濒临失传的非遗乐器重新焕发生机,还通过与现代音乐形式的结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AI数字人"非遗李元庆"的发布,更是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
然而,AI音乐创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保持音乐专业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如何在AI生成的音乐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解决版权归属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AI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
尽管如此,AI音乐创作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AI音乐创作将为音乐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AI音乐创作不是要取代人类音乐家,而是要让音乐创作变得更加普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音乐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