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价格暴跌,辽宁云南农户咋办?
龙胆草价格暴跌,辽宁云南农户咋办?
近期,龙胆草价格持续下跌,辽宁和云南作为主要产区受到严重影响。辽宁龙胆草售价已降至50-55元/公斤,云南龙胆草售价更是低至40-42元/公斤。这一价格波动不仅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价格暴跌的背后
龙胆草价格暴跌主要有以下原因:
供需失衡:以云南为例,2023年滇龙胆在地面积约10.42万亩,产量远超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疲软,缺乏终端需求拉动,导致价格持续下跌。
政策影响:第二批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中选结果公示,虽然此次集采涉及的45个品种因未开始实施采购,市场行情暂趋于平稳,但集采政策对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商家多持观望态度。
种植技术落后:在云南一些种植区,种植群众科技意识淡漠,种植方式粗放,水肥管理、科学除草、病害防治等方面缺乏规范,导致产量低、品质不稳定,进一步影响了市场价格。
主产区现状
辽宁:规模化种植的困境
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镇是龙胆草主要产区,占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近年来,英额门镇通过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了产品质量,但规模化种植也带来了市场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庞大的产量反而成为负担。
云南:资源优势与技术短板
云南省临沧市是滇龙胆核心产区,2023年种植面积19.5万亩。云南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品质不稳定,且深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应对市场波动。
农户如何破局
面对价格暴跌,农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龙胆草种植面积,转而种植其他市场需求稳定的中药材或农作物,分散种植风险。
提升种植技术: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发展深加工:加强中药材深加工能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如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范围,或开发新的药用和保健用途。
政策支持与行业引导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体系,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
推动产业升级:支持中药材深加工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产品质量。
完善政策保障:研究制定中药材种植保险等政策,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龙胆草价格暴跌是市场供需失衡的结果,也是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才能帮助农户渡过难关,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