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Live Photo功能引发热议:为什么安卓用户无法使用?
微信朋友圈Live Photo功能引发热议:为什么安卓用户无法使用?
最近,微信朋友圈上线了Live Photo功能,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功能在iPhone用户中广受欢迎,但在安卓用户中却无法正常使用。本文将深入探讨Live Photo的技术原理,以及为什么安卓用户无法像iPhone用户一样使用这一功能。
Live Photo是苹果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一项功能,它本质上是一张照片和一段最长3秒的视频,包含拍照前后的各1.5秒。在iPhone 15 Pro上,一张Live Photo是由一个文件后缀为.HEIC的图片,和一段使用H.265编码的MOV格式的视频组成的。
苹果的Live Photo在系统中被打上“我是动态照片”的标签,并将这个标签信息写进照片文件的“元数据”中。iOS系统自带的相册App会自动扫描照片文件内的标签信息,当识别到某个照片文件属于Live Photo时,就会定位到和这张图片对应的视频文件,之后在相册中将两者组合,并以“动态照片”的方式展示。
谷歌在2017年发布的Pixel 2手机上也搭载了动态照片的功能,但为了隐藏真实的文件夹目录结构,谷歌专门设计了一套名叫MicroVideo的“单文件”标准(后改名为Motion Photo),将视频、音频以及各类表明文件信息的数据,都封装进单个照片文件里。
直到今年7月份,谷歌才正式发布Motion Photo 1.0的动态照片储存标准。在此之前,安卓阵营没有统一的动态照片格式标准,导致各大App的适配一团乱麻。目前市面上存在三种动态照片的保存方案:苹果基于iOS系统的一套、谷歌统一标准的一套,以及vivo模仿苹果的一套。
要实现全部机型的动态照片适配,软件需要对应三种动态照片的保存方案,写三套代码。开发者需要先识别设备型号,再判断动态照片的格式,最后匹配对应的解析方案。
目前,OPP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跟进,支持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动态照片。但总体来看,安卓阵营的动态照片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拍摄功能,而在分享和查看等方面的体验仍需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有开发者透露,在iOS 19上,谷歌和苹果的动态照片文件标准将迎来统一,这将为跨平台的动态照片使用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