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秘金融犯罪侦查新动向
大数据揭秘金融犯罪侦查新动向
大数据技术正在为金融犯罪侦查插上科技翅膀,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通过数据匹配、资金分析,更容易揭开隐藏在数据海洋中的“隐形”犯罪,尤其是专业化程度高、资金流转复杂的新类型金融犯罪。
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金融犯罪侦查中,大数据技术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威力。例如,在车险诈骗案件中,通过对事故地点、报案电话、修理厂等关键词进行重合定位筛查,就能发现车险诈骗团伙。又如跨境洗钱、非法换汇案件中,通过交易时间、频率、数额、对手信息等异常交易数据发现相关犯罪线索。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技术能够进行资金穿透分析。在某集资诈骗案件中,通过对10亿余元的犯罪金额进行分析,竟然呈现出了70亿余元的资金往来记录。整个犯罪的庞大资金体系通过点与点、线与线的连接,完整地勾勒出犯罪画像,不仅明确了犯罪主体之间的角色关系、集资款的流向,而且发现了两笔“自洗钱”犯罪线索,经过补充侦查追诉了两名犯罪嫌疑人“自洗钱”犯罪。
最新进展与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犯罪侦查能力,相关部门正在不断创新大数据应用。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在技术层面,科研单位开发的海量数据分析系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系统能够辅助办案人员解析案件资金体量,勾勒经济犯罪画像,揭示犯罪手段模式,查明涉案人员资金情况及交易关系。
在法庭示证环节,大数据证据也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数据束、流向图等方式动态呈现资金流向,以三维立体的形式直观勾勒犯罪画像,使被告人供述更翔实,使犯罪事实更清晰。
政策法规支持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该条例明确要求网络数据处理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网络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活动中的具体责任,包括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安全认证等技术措施,以及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和报告义务。这些规定为金融犯罪侦查中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犯罪侦查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完整性、算法公开性等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同时,如何在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数据必将在金融犯罪侦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同时也希望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与时俱进,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