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节习俗:千年花市里的广府年味
广州春节习俗:千年花市里的广府年味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广州“春节(行花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21年就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名城,广州的春节习俗不仅保留了传统韵味,更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历史渊源:千年商都的年俗传承
广州的春节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南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广州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原文化的南迁与岭南本土文化的融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广府年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迎春花市。据史料记载,广州的卖花传统始于明清时期的庄头村,当时以种植素馨花闻名。到了19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成为广州人岁末最重要的节目。清末方殿元的《羊城花渡头歌》就生动描绘了珠江两岸花渡头的盛况。此后,花市从七个城门口扩展到北京路、西湖路等地,成为广州春节最具标志性的习俗。
核心习俗:广府年味的传承与创新
行花街:最地道的广式年味
“行花街”是广州人过年最重要的习俗。每年腊月二十八至除夕,广州各大花市都会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市民们扶老携幼,穿梭于花海之中,挑选心仪的年花。在粤语中,“花”与“发”谐音,买花寓意着来年发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广州不断创新花市的形式。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推出“空中无人机花市”“高铁站花市”“珠江夜游主题游船”等跨界联动,还引入了牙雕、榄雕、醒狮等10个广府非遗项目展示。同时,线上AI花市的开设,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花市氛围。
派利是:独特的广府祝福文化
“利是”是广府地区特有的春节习俗。春节期间,长辈会向来拜年的晚辈派发红包,金额多少并不重要,重在传递祝福。近年来,虽然手机发红包成为流行趋势,但在广州,人们仍保留着见面派“利是”的传统。这种面对面的祝福,体现了广府文化的温情与人情味。
开油锅:传统美食的年味记忆
广州人过年还保留着“开油锅”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炸制煎堆、油角等传统食品。这些金黄酥脆的美食,不仅寓意着来年“家肥屋润”,更是几代人共同的年味记忆。
现代传承: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的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创新。2024年春节期间,广州市文化馆举办“春节非遗游园会”,通过非遗展销、民俗体验、龙狮展演等形式,为市民带来广府年俗新体验。其中,“寻味岭南”美食研学、“瑞龙报春挥毫呈祥”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形式巧妙结合,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
在花都区,一项延续千年的特色习俗——“斗鸟”至今仍保留着。春节期间,花山镇会举办“新春斗鸟大赛”,几十只画眉鸟上演精彩的“笼中斗”。这项起源于宋朝的民间活动,展现了广府文化独特的魅力。
独特性: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
广州春节习俗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上。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广府文化。无论是“行花街”还是“派利是”,都体现了广府人重彩头、讲意头的文化心理。同时,广州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将其融入本土习俗中,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春节文化。
广州的春节习俗,不仅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千年花市的繁华,还是现代科技的融入,都让广州的春节习俗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这份独特的广府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