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匮要略》揭秘黄汗病的中医诊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匮要略》揭秘黄汗病的中医诊疗

引用
中国知网
10
来源
1.
https://xuewen.cnki.net/R2006120400000242.html
2.
https://m.docin.com/p-725634224.html?toImg=1
3.
https://m.guoxuemeng.com/guoxue/jinguiyaolue/
4.
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650010215
5.
https://m.zhzyw.com/zz/qs/189251514B145KK253HI28HH.html
6.
http://qihuangzhishu.com/335/295.htm
7.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59786
8.
https://www.tcmjc.com/doi/10.88888/j.1672-397X.1984.5.19-19
9.
http://image.cntcm.com.cn/www/m/news.html?aid=253973
10.
https://656carer.com/tips/?taxonomy=stage-carer-section&name=b0098

黄汗病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病症,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其主要特征是汗液颜色发黄且能染衣,常伴有身体肿胀、发热等症状。在现代医学中,黄汗病往往被误认为是黄疸,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深入探讨黄汗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01

《金匮要略》中的黄汗病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对黄汗病有着详细的记载。书中描述黄汗病的主要症状为:“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这种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黄汗病症状高度吻合。

黄汗病的病因多为湿热内蕴或营卫失和。《金匮要略》中提到:“以汗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这说明汗出入水是导致黄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02

黄汗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黄汗病主要采用清利湿热和调和营卫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分为营卫壅闭型和湿热蕴积型两种类型。

  1. 营卫壅闭型:主要表现为汗出如黄柏汁,发热,身肿困重,皮中如有虫行,口渴,小便不利。治疗上以宣通郁滞、调和营卫为主,常用方剂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该方由黄芪、白芍、桂枝等组成,具有调和营卫、宣通郁滞的功效。

  2. 湿热蕴积型:主要表现为汗出色黄,发热,身微肿,胁痛,纳呆,口苦,溲赤。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加味玉屏风散。该方由黄芪、防风、白术等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03

黄汗病的预防与护理

  1. 保持清洁干燥:由于黄汗病与湿热密切相关,因此保持身体清洁干燥非常重要。建议勤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爽。

  2. 穿透气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减少湿热郁积。

  3.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容易生湿热的食物,多吃清淡食物。

  4. 避免汗出入水:《金匮要略》中提到汗出入水是导致黄汗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出汗后应避免立即接触冷水。

04

黄汗病与黄疸的区别

黄汗病与黄疸虽然都表现为黄色,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黄汗病主要表现为汗液发黄且能染衣,而身目不黄;黄疸则表现为身目俱黄。此外,黄汗病常伴有发热、身肿等症状,而黄疸则以肝胆功能异常为主。

黄汗病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病症,其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获得针对性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