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倦怠?看看这家企业如何破解
职场倦怠?看看这家企业如何破解
职场倦怠已成为现代职场人无法忽视的挑战。根据中国劳动学会的最新调查,超过35%的职场人士表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将burnout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将其认定为一种职业现象。
职场倦怠的主要表现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降低。研究表明,长期处于burnout状态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3%,与抑郁症、焦虑症高度相关,且会使得工作效率下降30%以上。
面对这一普遍性问题,企业纷纷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以毕马威(KPMG)为例,这家登上《财富》2023年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榜单的企业,推出了一项名为"能量签到"(energy check-in)的计划。
该计划通过员工的工作时间、带薪休假和会议时间等数据,智能判断员工的工作状态。如果系统检测到员工在多个维度出现预警信号,如工作时间超过同龄人75%、带薪休假少于同龄人25%等,管理者将收到提示,需要与员工进行"能量签到"。
毕马威负责人才和文化的副主席桑迪·托尔基亚表示,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工作时间过长或带薪休假使用不足的员工。试点数据显示,77%的管理者认为该计划对员工健康有益,88%的管理者认为未来与团队成员的联系提示将非常有帮助。
除了企业层面的创新举措,个人也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应对职场倦怠:
重建工作意义:每天记录三件感到自豪或有意义的事情,帮助自己重新发现工作的价值。
提升自我效能感:设定SMART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并为每个小成就庆祝。
建立健康界限:学会说"不",严格执行工作时间,避免工作侵占私人生活。
培养正念习惯:每天进行5-10分钟的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减少焦虑。
强化社交连接: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寻找职场导师,获取建议和支持。
培养成长思维:将挑战视为机遇,主动学习新技能,保持职业竞争力。
职场倦怠不是个人软弱的表现,而是现代工作环境下的普遍现象。企业和个人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正如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所说:"当我们不能改变处境时,我们就要改变自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策略,重燃工作热情,创造更有意义、更充实的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