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国焘与徐向前的百丈关对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国焘与徐向前的百丈关对决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12
来源
1.
http://www.mod.gov.cn/gfbw/gfjy_index/16296109.html
2.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7/05/WS66879bdaa3107cd55d26a0fc.html
3.
http://www.81.cn/yw_208727/16290364.html
4.
http://www.81.cn/js_208592/jdt_208593/16290354.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B7%A5%E5%86%9C%E7%BA%A2%E5%86%9B%E8%A5%BF%E8%B7%AF%E5%86%9B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1/22/14375201_1134681291.shtml
7.
https://www.bjskpj.cn/baike/64-strategics/20127-2024-10-11-01-26-00
8.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5/01/503422.html
9.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gb/2024/08/16/1067323.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3/11/8250148_1137409905.shtml
11.
https://dyy.sicau.edu.cn/
12.
https://yas.sczwfw.gov.cn/

百丈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中仅次于湘江战役的关键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红四方面军与川军的一次激烈较量,更是张国焘与徐向前两位红军领袖之间的战略对决。

01

战略分歧:南下还是集中兵力?

1935年9月,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意图"打到成都吃大米"。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是张国焘对四川地形和敌情的判断。他认为四川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且川军实力相对薄弱,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选择。

然而,徐向前对此战略持保留态度。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军事主官,他更倾向于集中兵力,避免分散。他认为,红军应该紧盯敌军主力,寻找战机,而不是盲目推进。

02

战役过程:15个团对80个团的惨烈对决

11月13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攻击,迅速占领百丈镇,并向邛崃方向推进。然而,红军的攻势很快遭遇敌军的猛烈反扑。川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从三面发起猛攻。

红军战士虽装备落后,却凭借顽强斗志多次击退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时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团长的孔庆德回忆:"最可气的是敌机嗡嗡地飞来轰炸助威。我大吼着下命令:'机枪集中火力,迎着它打!'这招还真灵,敌机胡乱地扔下炸弹,便爬高逃走了。"

然而,敌我力量悬殊,红军最终在连续7昼夜的激战后,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镇。据史料记载,此次战役红军毙伤敌军约1.5万人,自身也付出近万人伤亡的代价。

03

指挥风格:张国焘的军事才能与徐向前的战场智慧

张国焘在军事上有其独到之处。他曾请教苏联将军,强调"一定要想到打败了该怎么应对"。在指挥红四方面军时,他对生存和发展这对矛盾拿捏得特别到位。然而,在百丈关战役中,他的战略决策显然过于冒险。

相比之下,徐向前更注重战场实际。他主张集中兵力,避免分散,这在战役中得到了验证。虽然红军最终撤退,但徐向前的指挥才能和战场智慧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04

结果与影响:南下战略的转折点

百丈关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了红军的战略走向。张国焘的南下战略受挫,其在党内影响力下降。而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得到进一步展现,为后续革命行动积累了经验。

战役结束后,徐向前元帅在总结时指出,红军低估了川军保卫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同时战场选择不当,兵力分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战役失利。

05

历史传承: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为纪念这场战役,当地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馆内详细记录了红军的英勇事迹,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红军精神的传承。

百丈关战役展现了红军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不拔和牺牲精神。这场战役不仅是张国焘与徐向前的战略对决,更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壮丽篇章。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只要信念坚定,智慧指挥,就一定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