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的新宠儿
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的新宠儿
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多式联运,作为一种整合了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物流模式,正在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新宠儿。它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提高运输效率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本文将从全球供应链现状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和最新发展,探讨多式联运如何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多式联运:全球供应链的新选择
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凭借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通过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口,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对成本、效率和灵活性的多重需求。多式联运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新选择。
成功案例:多式联运的优势展现
徐州至新疆的公铁联运线路
由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控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徐州-新疆”公铁联运线路,自2023年10月底首次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6206TEU(标准箱)。该线路常态化运行包括三坪、喀什、和田等11个新疆到达站点,为客户提供了“门到门”的便捷高效运输服务。
徐州至连云港的铁水联运线路
“徐州-连云港”海铁联运线路今年以来累计发运货物5028TEU,同比增长77.92%,开行点对点直达班列超60列。通过创新的“CCA一单制”、“港口功能前置”等服务模式,不仅简化了物流流程,还帮助企业降低了约15%的综合物流成本。
常州至西安的化工物流案例
某化工企业通过水运+铁路运输的多式联运方案,将运输时间缩短至10天,同时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货物破损率。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多式联运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
最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多式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左右。大多数多式联运线路运输费用低于公路直达运输费用,成本平均降低约30%。
然而,多式联运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不畅会增加运输成本,影响企业采用多式联运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规模化、专业化多式联运枢纽占比不足30%,设施集中布局、枢纽与生产力布局衔接、功能综合配套等亟待加强。
未来展望: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景
面对挑战,国家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多式联运的发展。例如,国铁集团创新推出的铁公联运出口全程物流产品,通过简化物流中间环节,减少货物短途倒运、仓储等费用支出,进一步降低了全程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部也表示将继续聚焦交通物流堵点和卡点,深入实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持续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等多式联运系统。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多式联运将在未来供应链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多式联运实现物流成本的优化和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多式联运,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新宠儿,正在以其实实在在的优势,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先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多式联运必将在未来的供应链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