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别样岁首:少数民族的新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别样岁首:少数民族的新年

引用
新京报网
1.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0735297519705.html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新年作为一年之始,不仅是汉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庆祝的时刻。虽然不同民族的新年日期和庆祝方式各不相同,但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却是相同的。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新年世界,感受他们独特的节日氛围和文化魅力。

藏族:藏历正月初一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三至五天不等。到初一这天,人们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让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

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份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与后辈互相祝贺新年。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年初二,亲友之间彼此登门拜年,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见面相互拜贺新年。


藏历新年的除夕之夜,节日的灯光映照着雄伟的布达拉宫。

彝族:农历十月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彝族年的主要内容是祭祖,大年三十这天早晨鸡叫以后,全村都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剖好年猪后,放到供祖灵的火塘上方的壁头吊板上敬献祖灵。接着开始煮肉烹饪团年饭,吃过团年饭,并让孩子们给没有杀猪的人家送去煮熟的肉和饭。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到各家祝贺,恭贺新禧。


农历十月初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彝族同胞们齐聚板底彝乡,欢度彝族年。

苗族:农历正月初一

苗年,苗语称“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年各地区过的时间并不相同,从农历九月至正月不等,一般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苗年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每到苗年,寨与寨之间便互为主客,互结同年。全村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到同村进行联欢活动。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芦笙队在吹芦笙、跳踩堂舞,欢庆苗年的到来。

傈僳族:公历十二月二十

“阔时”是傈僳语的译音,有“岁首”之意。“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

傈僳族人民在阔时节向天地神明和祖宗祈祷,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日前,傈僳人家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玉米粑粑,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丰衣足食的心愿。节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争先采来青松枝叶,铺撒屋中,插在门口,以示吉祥。人们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由祭师毕扒主持,举行除旧迎新的仪式。


阔时节上,傈僳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壮族: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晚上,壮族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贡品以祭祀祖先。

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为过年,到了十五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 “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为新年节期聚庆终止。亦有部分地区的新年节庆延至正月末,采白头翁或艾草合糯米制糍粑(俗称“艾粑”)小祭为岁庆终期,有的延至二月初二社祭方告结束。


每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广西上思县壮族群众用竹篾、铁丝、布匹等扎成舞龙,龙身内装有灯烛,也称“龙灯”或“火龙”。

蒙古族:农历正月初一

白节又称“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的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奉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然后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冬季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族夫妇已经为储备过年期间做饭的食材忙活一段时间了。

哈尼族:农历十月

十月年,是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哈尼语称“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时间从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直至属猴日结束,历时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为时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

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哈尼族人素来好客,过年期间会请附近的其他民族到家里做客。即使是过路的陌生人也要热情款待。吃过了还要送些粑粑、腊肉让客人带走。


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

土家族:农历腊月二十九

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即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因此叫做“过赶年”。

到了过年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把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春联,吃团年饭,放爆竹,人人洗澡后换上新衣服。晚上,一家人坐在火坑旁烤大火、守岁,小孩等待长辈给压岁钱。零点时候,各家又要燃放爆竹,称作“出天行”。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就要带上糍粑、面条、白酒和腊肉或猪蹄等物去亲戚家拜年。一般来说,拜年要在正月十五之前结束。


农历的腊月二十九,湖南省张家界市土家族的传统新年习俗——鸡罩捕鱼。鸡罩寓意“好兆头”,鱼则代表“年年有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