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后,88师番号被撤销,师长政委双双撤职,罪名“畏战”
长津湖战役后,88师番号被撤销,师长政委双双撤职,罪名“畏战”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一次重要作战行动,发生在1950年末的寒冬季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投入战斗,粉碎了美军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妄想,使这场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斗之一。近年来,有多部影视作品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故事,这些作品大多非常贴近战斗史实,还原了志愿军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也有一支志愿军部队因故损兵折将,甚至番号被取消,这就是本文将要讲述的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88师的故事。
战争背景与装备差距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装备的巨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拥有强大的空中优势,而志愿军则缺乏制空权。在行军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多次遭遇美军飞机的空袭,不仅装备受损严重,还造成了人员伤亡。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迅速推进至鸭绿江沿岸,形势逼迫志愿军必须参战。然而,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沿用了八路军、新四军时期的品类,即便有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式装备,使用起来也存在困难,与美军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制空权的差距尤为关键。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空中优势,使得志愿军在地面行动时面临巨大风险。电影《长津湖》中所展现的双方在制空权上的巨大差距比较写实,当美军的飞机从头顶经过,志愿军战士必须在地面找到合适的防空设备,否则极其危险。
严寒天气的影响
除了装备差距,严寒天气也是志愿军面临的重大考验。朝鲜半岛的冬季气候与我国吉林省相当,志愿军中有许多来自南方的部队,对严寒天气缺乏准备。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很多部队都是身着普通军服,甫一抵达战场便被朝鲜的寒冷天气所困扰,战士们饱受寒冷之苦,甚至有很多部队出现了非战斗减员,战斗力大打折扣。
88师的战斗历程
志愿军第九兵团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苏北和山东兵团组成,司令员是开国上将宋时轮将军。该兵团在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但在长津湖战役中却遭遇了重大挫折。
第九兵团在接到入朝作战任务后,从山东出发,经河北、辽宁进入朝鲜境内。一路上多次遭遇美军巡逻飞机轰炸,与电影中的场面几无二致。在长津湖战役中,第九兵团27军主力与美军“北极熊团”(第31团级作战队)交锋,将这支部队几乎全歼,战损比高达88%,其团旗被我军缴获,现保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
由于27军主力在战斗中疲惫不堪,第九兵团决定将预备部队26军投入战斗,其中88师被安排前往拦截美军南下。然而,88师在接到任务时正值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部队行军阻力极大。师长吴大林考虑到天气原因以及部队冬装不足等因素,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出发,而是等到转天大雪明显减小的时候才率部出发,这一延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决策失误与后果
88师的延误导致美军得以顺利撤至下碣隅里。在行军过程中,88师被美军巡逻飞机发现并遭受袭击,造成整整一个营全军覆没,两个主力团迷路,并与上级失去联系。更为严重的是,88师因天气、路程险峻等原因战斗减员达到2500人。
事后分析,88师的决策存在几个严重错误:
出发时间被严重耽误。接到阻击美军南撤的任务后,88师从接到命令到正式开拔,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等于给美军留下了一个可以从容撤退的通道。
对困难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部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目标过于明显,导致被美军飞机发现。吴大林及师部乘坐的吉普车被美军飞机发现并击毁,沿途通讯设备又几乎全部被毁,导致88师与司令部失联长达整整一天。
- 兵无战心,畏战情绪明显。根据知情者回忆,副师长王海山在行军过程遇到美军飞机轰炸时,因为自己乘坐的吉普车被炸,急忙躲进了一辆废旧的坦克,致使部队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情况。领头羊都出现这样的情绪,那下面战士的心态可想而知。加之后勤保障工作不足,非战斗减员严重,部队士气低落甚至无心恋战。
处理与反思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对88师的失利进行了总结,第一条就是“消极畏战”。虽然部队出发较晚有天气恶劣、战士非战斗减员严重等客观原因,但作为指挥官,必须克服万难、服从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追击敌军。
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副师长王海山因贻误战机被全部撤职,88师的番号也被军委直接撤销,其下辖三个主力团被拆散、打乱并入其他部队。这一处理体现了志愿军的严明纪律和赏罚分明的制度。
结语
在1951年4月至6月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原本属于二十六军第88师的262团,在东线给予美军迎头痛击,粉碎了敌人在三八线东线战场建立新防线的企图。知耻而后勇,方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