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你最期待哪个非遗活动?
首个“非遗版”春节,你最期待哪个非遗活动?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的春节,将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非遗瑰宝。
什么是春节非遗?
简单来说,春节非遗就是指在春节期间进行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项目,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从北方的扭秧歌到南方的舞狮,从庙会到灯会,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塑造出一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
春节非遗大观园
永年抬花桌:肩膀上的舞蹈
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项独特的非遗活动——抬花桌。这项始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表演时,每乘花桌队伍需要40至50人,最前面是秧歌队或舞龙队,紧跟着是旗手组成的仪仗,最后才是花桌。花桌由红木或紫檀木制成,重达百余公斤,上面遍插各类花卉,形成高拱造型。最令人惊叹的是“花桌腾空跳”,表演者们将花桌小抬杆前端约2厘米处顶在自己后肩上,同时将肩向上耸,花桌便腾空跃起,然后再稳稳落回抬花桌者的肩上。
自贡灯会:点亮夜空的非遗盛宴
四川自贡灯会,是春节期间最耀眼的非遗明珠之一。自唐宋时期就有记载,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自贡灯会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品牌。2024年,自贡灯会作为代表性项目,助力春节成功申遗。
2025年自贡灯会以“梦想之光·千灯之城”为主题,通过“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云观自贡灯会”“百城联动”三大篇章,让游客感受“千灯之城”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自贡灯会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还走出国门,30余年间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舞龙舞狮:庙会上的“常青树”
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代表,几乎在全国各地的庙会上都能看到。在广东,醒狮表演更是与现代科技结合,出现了脚踏飞行器腾空而起的创新演绎。在云南马关,舞龙舞狮与踩高跷、击腰鼓等民俗表演一起,为“铜炊锅”长街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首个“非遗版”春节怎么玩?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重点推进10项“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福建泉州、广东潮州等小众目的地,鱼灯、打铁花等非遗活动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苏州古城,以传统“年市”为核心的“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活动,重现吴地人家过年烟火气。在自贡,第31届国际恐龙灯会以流光溢彩的灯组,点亮新春夜空。
非遗文化,为什么值得期待?
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它们不仅仅是节日里的娱乐项目,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非遗文化让我们有机会慢下来,感受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化魅力。
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无论是自贡灯会的创新演绎,还是各地非遗体验活动的蓬勃发展,都让我们看到,非遗文化不是“活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文化传承。
所以,这个春节,不妨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身边的非遗文化。也许你会发现,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比你想象的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