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联合国点赞中国年味
春节申遗成功,联合国点赞中国年味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京剧、中国剪纸、二十四节气等之后,中国第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成就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从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申遗工作,到2024年12月成功入选,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多。申遗团队经过大量努力,包括文本撰写、图片收集等,最终在评审会上赢得了热烈掌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给予了高度评价:“传统春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议题有密切关联。”春节的习俗和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全面衔接,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更值得一提的是,春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7个“优先行动领域”中的6个紧密相连,包括粮食安全、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平与社会凝聚力。
春节申遗成功后,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节日。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浮动假日,再次印证了春节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春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华人社区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在世界许多地方,春节的庆祝活动如张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当地新民俗的一部分。
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元旦以来,“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超3倍,“非遗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168%。游客对于“追着非遗过大年”热情高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重点推进10项“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与春节一同成功入选2024年非遗名录的还有其他国家的特色项目,如葡萄牙马术、韩国制酱、泰国冬阴功汤等。但与这些项目相比,春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独树一帜。正如专家所言,春节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之一,“古城过大年”活动辐射各地古镇、传统村落、特色街区,通过举办秧歌旱船、锣鼓社戏、庙会大集等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丰富的春节年俗,感受非遗魅力。
展望未来,春节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继续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生、繁荣共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价的那样,春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份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