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再登《自然》子刊,张运院士揭秘背后故事
通心络胶囊再登《自然》子刊,张运院士揭秘背后故事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CAPITAL)”再次登上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通心络胶囊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卓越效果,还揭示了其在稳定斑块、降低心梗和脑梗发生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
研究背景与设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其稳定性和进展情况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有效干预颈动脉斑块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CAPITAL研究由张运院士牵头,联合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纳入了大量患者,旨在评估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研究发现
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使用通心络胶囊的组别与对照组相比,斑块的厚度、长轴面积和短轴面积均呈现出显著差异。更令人振奋的是,通心络胶囊不仅能够阻止斑块的增长,还能使其逐渐缩小。
独特的作用机制
张运院士在采访中表示,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与传统西药截然不同。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既不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也不通过抗炎途径发挥作用。相反,它可能通过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将斑块中的脂质成分向外转移,从而达到稳定和缩小斑块的效果。这一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循证医学与中药现代化
张运院士强调,循证医学是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可以客观评价中药的疗效,消除经验医学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这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证明中药的有效性,还能推动中西医的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价值
通心络胶囊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此前的CAPITAL研究和CTS-AMI研究已经表明,该药能够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减少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此外,其在改善微循环方面的优势,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医药的国际舞台
以岭药业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创新,推动了多个中药产品走向国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这些都标志着中医药在国际医学界的地位日益提升。
未来展望
通心络胶囊的研究成功,不仅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将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