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降低肠镜并发症?荷兰全国性研究给出答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降低肠镜并发症?荷兰全国性研究给出答案

引用
8
来源
1.
https://www.thiemechina.com/Index/show/catid/179/id/2935.html
2.
https://apps.medtrib.cn/media/phone/post/app/2523973/1b1c63c5-349b-4441-ba70-c31a1d8b068d.html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028747
4.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41863
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527405/
6.
https://apps.medtrib.cn/media/phone/post/app/2523973/c4bda20d-0bbd-43b7-9900-953588a32611.html
7.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4467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656

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疾病如息肉、炎症或肿瘤的重要手段,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确实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据研究显示,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和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显著减少诸如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镜检查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检查手段。

01

肠镜检查的并发症

肠镜检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缺血性肠病、菌血症、息肉摘除术后电凝综合征、过度换气综合征、肠系膜撕裂、心血管意外、呼吸抑制、腹绞痛、中毒性巨结肠等。其中,穿孔和出血是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

02

如何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穿孔的预防和处理

在诊断性结肠检查的医疗中心,可接受的医源性肠镜检查穿孔的最高发生率不应超过0.1%。不同部位的医源性肠镜穿孔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乙状结肠通过极其困难的病例需高度警惕。

以下情况需高度怀疑穿孔可能:

  • 检查中发现充气无法扩张肠腔,或退镜时发现有血性液体不断流出,可见到网膜
  • 检查结束后,患者腹痛、腹胀不能缓解,或伴心动过速、发热、呼吸窘迫等
  • 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皮下气肿

预防措施包括:

  1. 严格把握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询问病史,警惕高龄、虚弱患者
  2. 高质量的肠道准备,并合理使用镇静药、麻醉药、解痉类药物
  3. 严格遵守循腔进镜、短缩法进镜,尽量避免成襻,严禁野蛮暴力操作
  4. 灵活运用辅助手段,体位变换、压迫方式、调整内镜硬度
  5. 实施替换制度,如进镜时间超过15~20分钟,高年资内镜医师应及时接手或终止检查
  6. 少注气,可选用二氧化碳,检查结束退镜时尽可能抽吸腔内残气
  7. 术中如损伤肌层,及时行金属钛夹夹闭
  8. 检查结束后如患者主诉膨胀,腹痛显著者,应该密切观察数小时,警惕检查后穿孔

如果发生了结直肠穿孔,处理方法如下:

  1. 若穿孔较小,经评估后提示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脓毒症、局部疼痛轻微、影像学检查无游离液体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期间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需覆盖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2. 术后4小时内,患者肠道内较清洁,内镜下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综合情况(穿孔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内镜技术,目前消化道穿孔内镜下处理技术或器械主要包括经内镜钳道金属夹(TTSC)、内镜外金属夹(OTSC)系统、覆膜支架、套扎器、内镜下缝合装置、内镜辅助负压闭合等。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有TTSC、OTSC、套扎器,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内镜中心的经验与水平选择合适的穿孔修补方法。另经内镜闭合修补穿孔的患者中,建议短期(3~5天)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同(1)。
  3. 多学科会诊,手术干预。当患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建议急诊手术;如临床表现恶化、怀疑大穿孔、保守治疗失败、肠道准备不良、合并需要手术治疗的结肠疾病等情况也建议手术。注意:在所有肠镜检查相关的穿孔情况下,无论穿孔大小,都需要请外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治。

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结肠镜检查后出血是指结肠镜检查(有无息肉切除)后,出现需要急诊就诊、输血、住院或者再次肠镜检查的便血。结肠镜检查后出血率为0.001%0.233%。出血分为立即性出血和延迟性出血,长者可达术后12周。

以下情况容易出现肠镜检查后肠道出血:

  1. 患者病史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血栓药物,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内镜下活检容易引起出血
  2. 肠腔原有病变如溃疡、息肉、癌变、炎症性肠病急性期黏膜水肿变脆,病变本身出血风险高
  3. 操作者情况操作者经验尚浅,未严格遵循插镜基本原则,不断“滑镜”,暴力操作致黏膜撕裂出血
  4. 诊疗性操作活检咬取组织过大、过深,或对富含血管的病变(如毛细血管扩张)、炎症明显的部位进行活检可引起出血;或进行息肉的钳除、氩离子凝固术(APC)灼除、冷切等均可引起肠道出血

预防措施包括:

  1. 对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进行低风险结肠检查时,建议在心内科医师的指导下,对所服用的药物进行调整、替换或停用,监测凝血功能
  2. 遵守插镜的基本原则,活用辅助手段,插镜困难时及时由高年资医师接手或终止检查
  3. 术中发现出血或有出血倾向可能,及时行金属钛夹夹闭或留置圈套绳预防出血
  4. 检查结束后观察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鲜血便
03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肠镜检查的风险,同时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如果担心相关问题,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个人风险并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