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健康讲座:高血压防控新知
中日友好医院健康讲座:高血压防控新知
中日友好医院近日举办了一场关于高血压管理的健康教育讲座,旨在提高市民对高血压的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心脏科副主任任景怡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并提醒已确诊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此外,讲座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以降低高血压风险。通过这次讲座,参与者不仅学习到了实用的健康管理技巧,还增强了对高血压这一常见疾病的重视程度。
就在上个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高血压领域的一部重要指导性文件。新版指南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增加了13项新内容,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控的最新进展。
新版指南的五大亮点
诊断标准维持不变,但强化血压管理:新版指南继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但强调了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低,推荐降至<130/80 mmHg。
重视中国人群特点:指南充分考虑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如高盐饮食、肥胖等危险因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参考了大量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超过36%的参考文献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
新增多项内容:包括我国高血压防控计划、新的血压测量方法、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中医药治疗等13项新内容,使指南更加全面和实用。
强调诊室外血压监测:新增“诊室血压以外的降压治疗目标”章节,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体现了高血压管理的精细化趋势。
纳入中医药治疗:这是新版指南的一大亮点,首次将中医药治疗列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之一,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理念。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新进展
新版指南指出,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某些中药复方和单味药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例如,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传统方剂在降压方面效果显著。此外,针灸、耳穴压豆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也被证实对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
高血压管理的最新理念
分级、分期、分型管理:新版指南提出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并根据心血管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这种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及早发现高危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指南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规律运动、限制饮酒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帮助降压,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关注特殊人群:新增了认知障碍、肥胖、抗肿瘤治疗等6种合并临床情况的高血压处理,以及结缔组织病、血液疾病等2种继发性高血压类型,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专家观点:心血管疾病管理新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副主任任景怡在近期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分享了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最新进展。她指出,对于合并特殊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需要特别关注其心血管风险,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此外,她还强调了心律失常处理和手术评估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全面管理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这次讲座和新版指南的发布,我们看到了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从生活方式干预到药物治疗,从传统医学到现代科技,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当重视高血压的危害,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配合医生做好血压管理,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