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寒潮双重考验下,赤峰元宝山区如何守护玉米产量?
霜冻寒潮双重考验下,赤峰元宝山区如何守护玉米产量?
2024年秋季,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接连遭遇霜冻和寒潮袭击,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9月30日,元宝山区气象分局发布霜冻蓝色预警,预报地面最低温度将降至0℃以下。时隔不到两个月,11月25日开始,一场持续时间长达7天的寒潮天气过程席卷内蒙古,元宝山区再次成为重灾区。
霜冻和寒潮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显著影响。以玉米为例,作为元宝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威胁。霜冻会导致玉米叶片受损,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降低产量。而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和降雪则可能对尚未收获的玉米造成机械损伤,增加霉变风险。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当地政府和农民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在霜冻预警发布后,农业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洒防冻剂等措施保护作物。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农户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做好防范准备。
寒潮来袭前,元宝山区提前部署,重点做好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防护工作。在设施农业方面,农牧部门组织力量对温室大棚进行加固,并提前储备了增温块、锅炉、煤炭等物资。林西县新林镇永盛食用菌园区负责人刘平表示,通过密封处理和采暖升温措施,大棚温度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确保了香菇的正常生长。
畜牧业方面,巴林右旗、喀喇沁旗、元宝山区等地提前安排部署,引导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力度、降低饲养成本,并做好饲草料储备和牲畜棚圈加固工作。巴林右旗大板镇宝拉格嘎查牧民娜布其说:“寒潮来临前家里提前储备了足够的饲草料,把牲畜棚圈都加固了。希望能顺利熬过这场寒潮,牛羊都平平安安的。”
尽管遭遇了严重的气象灾害,但在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元宝山区的农业生产仍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2024年,赤峰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73.6亿斤,同比增长4.21%,其中玉米产量贡献最大。元宝山区的木头沟黄瓜、敖汉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也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气象灾害应对过程中,元宝山区展现出了较强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这得益于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提升农民科学应对灾害的能力。同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紧密协作,也为有效应对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可能增加。未来,元宝山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包括:
-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精准度
- 推广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优化种植结构
- 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
-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加从容,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