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国父亲节 |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父亲节
探源中国父亲节 |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父亲节
父慈子孝,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孝道文化源远流长,还有一部专门讲孝道的《孝经》。
中国有一句老话就是“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将“孝”作为一种为人标尺。
在汉代,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考察孝道。
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
作为子女,应该肩负起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
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感恩父母,反哺父母。
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将孝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赖的标准。
社会上,普遍将对父母的感恩和孝融入各种节日之中。
比如“父亲节”。
父亲的爱,是那么的厚重和深沉,虽然不外显,却力量。
感恩父爱,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于是就有了“父亲节”。
目前,很多国家是以美国所定的日期为准,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这一天过父亲节。
而我们中国的本土父亲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八月八日,也就是与“爸爸”的读音相同。
然而后期被国际通用的父亲节代替。
中华孝道源远流长,是先于任何一个国家的。
因此,我们的父亲节应该具有我们文化的特色,建立以自己的“孝”文化为特点的父亲节,将更有文化传承性,更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教授就专门提到过“父亲节”日期的认定,他在提案中写道:
“中国人的父亲节、母亲节不应按西方国家设定的日期来过,我们应当设立符合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父亲节和母亲节。
以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父亲、以嫘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
黄帝和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要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一定要追本溯源,要找到一个为全球华人高度认同并共同信仰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一个能把全球华人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标识。
在所有的文化标识符号中,“轩辕黄帝”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全世界的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尊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轩辕黄帝”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开创者、奠基人,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最大共识。
张其成教授还建议将父亲节、母亲节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一天。
如此可以提醒身为子女,应该担负孝敬双亲的义务,也能让孩子们有时间尽量回到父母身边行孝、尽孝。
通过张其成教授的提案,我们也可以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以及深刻的归属感,和那种大爱的温暖。
建议将父亲节设在以下日期:
1.在阴历三月三轩辕黄帝生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以拜轩辕黄帝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大众对于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一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开展以“孝”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诵读《孝经》《黄帝四经》《老子·德道经》等回馈父母的活动。
3.感恩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在全社会开展宣扬父爱的感恩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感恩父爱的氛围。引导孩子回家给父亲做饭、捶背,散心、聊天。
岁月的流逝能使皮肤逐日布满道道皱纹,我心目中的父亲,是永远年轻的您。
您的爱深沉而浓烈,
用您那伟岸的身躯托起我最美的童年。
父亲从来不会说出自己的苦,
给予我们的永远是微笑和深沉的爱。
在今天这属于您的日子里,
衷心祝愿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